齊景公的使者乘坐三駕馬車到來后,傳達齊景公的旨意,田穰苴威嚴地回答說:“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
使者還想啰唆,田穰苴厲聲問軍正:“軍營中不能跑馬。今使者在軍營中奔馳,該當何罪?”
軍正回答:“當斬!”
使者聞言,生怕自己成了莊賈第二,頓時嚇得面無人色。
田穰苴道:“國君的使者不可殺之?!蹦肆顚⑹拐叩鸟R夫斬首,將馬車左邊的馬殺死,并砍下馬車的左駙(馬車左邊的立木),算是代替對使者的處罰。然后,田穰苴令使者回朝,向齊景公說明這一切。
使者保住了性命,狼狽而逃,回朝中向齊景公復命去了。三軍將士見狀,皆領(lǐng)教了這位田穰苴將軍的厲害,不禁對田穰苴肅然生畏。
我們現(xiàn)在來看下田穰苴的領(lǐng)軍過程,是不是覺得特別的熟悉,怎么看怎么像后來的“孫武斬宮女”,《六韜》中的“殺貴大,賞貴小”在這幫名將心中還真是有“戚戚焉”?。〔贿^我們要注意這“賞貴小”不是說讓你什么不重要賞什么,是要讓將領(lǐng)和君王,要賞賜的恰到好處,既不滿足下面將領(lǐng)的欲望,又會讓下面的將領(lǐng)十分又盼頭。切記不可學霸王項羽那,賞賜個東西,還得拿著那大印在手中反復婆娑把玩,這是要不得的,項羽這么做的后果,很明確,楚軍逐漸離心離德,最終被深諳如何賞功的劉邦給滅掉。
軍事家們都有一個共識,這就是戰(zhàn)爭的最高境界,乃孫子所說的“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其實孫子的某些見解,就源于田穰苴的軍事思想。如“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即出自田穰苴之口。孫子將這句話寫進了《孫子兵法》,遂使之成為軍事格言而婦孺皆知。
田穰苴的帶兵實踐,又說明作為一個軍事家,其“善之善者”乃“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而不是窮兵黷武、殺人盈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