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補之與蘇軾在杭州和新城結下了最初的友誼,在“四學士”中也最早得到了蘇軾的指點和教育。李昭玘《樂靜集》載:“友人晁補之自新城侍親歸,云:‘辱在先生門下,雖疾風苦雨,晨起夜半,有所請質,必待見先生而后去。先生亦與之優(yōu)游講析,不記寢食,必意盡而后止?!庇纱丝梢姡搜a之奉師的態(tài)度是虔誠的,而蘇軾對晁補之的教誨也是諄諄不倦的。在李昭玘的《樂靜集》中還記載:“(補之)嘗曰:‘此文蘇公謂某如此作,此文某所作,蘇公以為然者也?!保ň硎渡厦缄栂壬罚闹锌梢钥闯鲫搜a之散文與蘇軾散文的深刻淵源。其實,在晁補之還未拜在蘇門之前,晁補之早期所作的《上蘇公書》、《再見蘇公書》就有意仿效蘇文筆法,縱橫馳騁,才氣俊逸。但此時兩人駕馭語言的能力還無法相比,所以,總的來說,晁文艱深而蘇文平易,兩人在文風上存在較大差異。這同時也說明晁補之對蘇軾文章的學習主要不在語言方面,而是在章法結構方面。晁補之在《再見蘇公書》中評價蘇軾文章為“千變萬態(tài),不可殫極,而要縈紆曲折,卒貫于理”,準確地說明了蘇文藝術的特點,這也正是晁補之認同和學習的地方。而從實際結果來看,在蘇軾的精心指導和自己的勤奮努力下,晁補之的散文在結構上也頗得蘇文“縈紆曲折”之妙。
晁補之能揚名北宋文壇,廁身“蘇門四學士”或“蘇門六君子”之中,雖然與其天分、才學以及后天的努力分不開,但是,蘇軾于晁補之年輕時的贊賞和獎掖,無疑是晁補之進入文壇的一個重要媒介。不過,在杭州的這幾年,僅僅是晁補之與蘇軾交往的序幕,從此,在慢慢人生途中,晁補之在文學和政治上都和蘇軾緊密地連在一起,苦樂由之,禍福由之。
《蘇軾門人:晁補之傳》讀書網·在線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吁您購買正版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