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世間有大愛,寧有逾于是(2)

人間有味是清歡:李叔同的情詩禪 作者:李棠溪


在李叔同出家之后的兩年里,俞氏百無聊賴,只能到北馬路龍亭后孫姓辦的刺繡學(xué)校去消磨生活,之后又曾經(jīng)找來幾個女伴到家中來,教她們繡花,但不久之后也不了了之。有時俞氏也會帶著孩子回娘家去,或者到李叔同的盟兄李紹蓮家去,因為李叔同出家時是把自己的妻兒都托付給這位盟兄照顧的。

俞氏活了不到五十歲,于1926年去世。病危之時,李文熙只為她請過一次大夫,大夫說俞氏的房間太冷,不適合養(yǎng)病,但李文熙也沒有給俞氏的房間加上當(dāng)時已經(jīng)通行的煤球爐或帶煙筒的鐵爐子,仍只是一個炭火盆。李文熙自己身為天津的名醫(yī),居然也沒有親自為俞氏診治,而李文熙自己生病時,卻可以花許多錢到北京的大醫(yī)院去治療。這雖然只是李端的一面之詞,但卻也正是這一面之詞,更讓我們看到了李叔同出家之后,俞氏獨自帶著兩個兒子寄人籬下的凄涼。

但如果說李叔同對俞氏并無感情,卻也決不準(zhǔn)確。俞氏于1926年的農(nóng)歷正月初三去世,家中給弘一去信報喪,但弘一并沒有到天津去,許多人以此為據(jù),以為李叔同對俞氏的感情十分淡漠。但這其實是以俗人的感情,去推斷出家人的行事。且不說當(dāng)時戰(zhàn)亂,道路阻隔,弘一當(dāng)時尚在溫州慶福寺掩關(guān),無法跋涉千里到天津去,即以出家人的想法而論,所謂“道人無親,以法為親”,到天津去赴喪,不過是增加了一些塵緣,對亡人實在也并沒有什么好處。

后來弘一給寂山法師信,信中說:“前數(shù)日得天津俗家兄函,謂在家之妻室已于正月初旬謝世,屬弟子返津一次。但現(xiàn)在變亂未寧,弟子擬緩數(shù)月再定行期,一時未能動身也。再者吳壁華居士不久即返溫,弟子抉請彼授與神咒一種,或往生咒或他種之咒,便中乞恩師與彼言之。弟子現(xiàn)在雖禁語之時,不能多言;但為傳授佛法之事,亦擬變通與吳居士晤談一次,俾便面授也?!焙胍徽f自己因為變亂無法回天津去,只好推遲行期,數(shù)月之后再做打算,又想請吳壁華居士傳授自己往生咒或其他之神咒,好超薦俞氏的亡魂,雖然當(dāng)時正在閉關(guān),也不惜破關(guān)請吳壁華居士前來面授。弘一對亡妻的感情,在這封信中,已是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

俞氏去世之后不久,李文熙也于1929年去世了,維系李家這個大家庭的唯一理由已經(jīng)失去,李家終于析產(chǎn)分居,糧店后街大宅院的前后院一共二十七間房作價三萬,分給了李文熙的兩個兒子李麟玉和李麟璽兄弟,兩所跨院和其他兩處房產(chǎn)則分給了李準(zhǔn)和李端倆兄弟。

李準(zhǔn)年幼時,因為坐輪船從上?;靥旖蛉?,受了風(fēng)寒,得了哮喘之癥,無法勞動,一家五口人只能靠出租房產(chǎn)過活。李曾慈幼年時曾與母親王氏去收租,那是1937年到1938年間,他們順道去看了糧店后街的老宅,卻只見到遍地的瓦礫和叢生的雜草。

1897年俞氏剛嫁過來時,李家還是烈火烹油繁華似錦的時候,李文熙再如何刻薄,婚禮這樣面子上的事情,畢竟也是要辦得風(fēng)光的。當(dāng)時俞家把女兒嫁到李家這樣的大戶人家,必定也是十分慶幸的吧。李叔同的風(fēng)流倜儻,俞氏必定已經(jīng)是有所耳聞的,想她在花轎里,年方十九,憧憬著婚后生活的浪漫和幸福,卻哪里想得到以后的二十多年里,不僅大部分時間都要獨守空房,更要寄身于二伯籬下,獨自支撐著帶大兩個兒子。但我們卻也無法以此來指責(zé)李叔同,因為他的出家,以他的信仰論,卻也正有為了親人們的來生做打算的意愿。弘一1918年寫給夏丏尊的信中說:“勸親生西方,脫離生死輪回,世間大孝,寧有逾于是者。”這里雖然是針對自己的父母說的,但稍稍改動一下,說“勸妻生西方,脫離生死輪回,世間大愛,寧有逾于是者”,于弘一來說,卻也是說得通的。

詩其三

重游小蘭亭口占

重游小蘭亭,風(fēng)景依稀,心情殊惡,口占二十八字題壁。時壬寅九月望前一日也。

一夜西風(fēng)驀地寒,吹將黃葉上欄桿。

春來秋去忙如許,未到晨鐘夢已闌。

(小蘭亭,俗稱徐家花園,位于上海曹家渡。)  注:如序所說的,這首詩是李叔同于1900年九月十四日游小蘭亭時寫的,時已入秋,黃葉飄零,李叔同雖仍年輕,但他生性悲觀,少年時即作有“富貴猶如瓦上霜”這樣的句子,因此悲秋傷春,亦屬正常,再加上這一年國事衰微,他的“心情殊惡”,或許亦與此有關(guān)。

詞其三

西江月·宿塘沽旅館  殘漏驚人夢里,孤燈對景成雙。前塵渺渺幾思量,只道人歸是謊。誰說春宵苦短,算來竟比年長。海風(fēng)吹起夜潮狂,怎把新愁吹漲?

注:這首詞也是1901年李叔同清明回津時所作。打更的聲音將詩人從夢中驚醒,獨自一人宿于旅館,與孤燈對影成雙,此時最易回想起往事,一想起來就再也睡不著,只覺長夜漫漫。別人春宵苦短,是因為洞房花燭夜,李叔同獨宿于客旅之中,自然要埋怨春夜太長了,偏偏海風(fēng)將潮水的聲音吹到客旅之中,竟連帶著把詩人的愁緒也吹起了。

軼事其三

1927年8月桐岡給弘一去信,中有云:“再彼時收弟信時,適鱗璽兒、叔謙女在座,余云汝叔有意回家事極可快,惜需款甚巨,余一時手頭拮據(jù),奈何奈何。家中經(jīng)準(zhǔn)侄喜事,已借貸千余元尚未彌補,一時無款。麟璽聞而雀躍曰:‘兒愿籌此款?!墓靡操澇?,擬湊百元,惟未知由杭至津二人旅費足用否?”

注:李家的河南內(nèi)黃引地于1902年出讓,桐達(dá)錢鋪1911年歇業(yè),此前又受到義善源票號和源豐順票號的歇業(yè)牽累,損失資產(chǎn)有百萬之巨,以至于后來只能靠桐岡行醫(yī)來維持家用。1927年農(nóng)歷七月李叔同長子李準(zhǔn)與王氏結(jié)婚,應(yīng)該也是由桐岡出資操辦的,為此借款千余元,居然已無力償還,可見李家衰敗之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