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非求碗熱湯喝》餓肚子的時光(1)

無非求碗熱湯喝 作者:張佳瑋


我爸媽篤信藥補(bǔ)不如食補(bǔ),從小不讓我吃各類蜂皇漿、人參湯,凈讓我吃肉,所以我小時候,不太知道餓肚子是什么樣。偶爾說餓,我爸都不信,直接笑問我是不是饞了心思又活絡(luò)了。如此這般,我對賣火柴的小女孩怎么個饑寒交迫法,駱駝祥子怎么餓到手腳發(fā)軟法,評書里趙匡胤和鄭恩怎么餓到要去偷人家地里的西瓜,孔子在陳蔡餓得怎么要吃草根,行軍打仗怎么要挖野菜和小米熬湯喝,唐三藏怎么餓得沒勁要讓大圣駕跟斗云去討齋飯,統(tǒng)統(tǒng)讀過便罷,沒有感性認(rèn)識。小學(xué)里要寫作文,描寫?zhàn)I,就是一套百試百靈殺手锏:“肚子餓得咕嘟咕嘟叫”。真真是屠龍之技,完全沒體會過。

飽慣了之后,對吃東西沒那么血肉連心的渴望。人這東西既得隴復(fù)望蜀,已經(jīng)滿足了“飽”的隴,就琢磨“好吃”的蜀了。如果一頓飯不好吃,還會覺得吃飯這事累贅無趣。古龍寫上官金虹有次??幔拔也怀浴?,“不餓的時候吃,也是種浪費?!蔽倚r候想,大概餓的時候吃才對吧——只是小時候,三餐時間固定,也由不得我發(fā)餓。

真要餓起來,是離家上了大學(xué)的事了。

上大學(xué)時三餐生活不規(guī)律起來,偶爾會錯過飯點。餓的感覺最初來襲時還不甚懂,幾次三番后才恍然:呀,這婉妙陌生的感覺不就是餓嗎?大二開始靠寫字謀生,開始所謂“一飯一蔬,當(dāng)知來處不易”。很直觀的:寫一小段話就是一碗炒飯,寫一個小短篇就是一周的飲食。那時還沒學(xué)會松鼠似的儲備糧食,冬夜里經(jīng)常餓得不對,恨不能變成狗熊或蛇。

當(dāng)然也能苦中作樂,人剛餓的時候耳聰目明,感覺分外敏銳,聞得見周遭的食物香味。海明威說他餓了之后,看塞尚的畫格外來勁,我大有同感——餓了之后,看維米爾的厚涂層、魯本斯明亮肥碩的姑娘們、勃魯蓋爾的農(nóng)民畫,真是沁心入目,神思明快。二○○四年底上海美術(shù)館有個印象派展,我去了三次,其中一次餓著肚子,看雷諾阿和卡耶博特居然看到目不轉(zhuǎn)睛,看出了肉和蔬菜味來。

村上春樹《再襲面包店》里,關(guān)于餓有許多比喻。他說饑餓之橫無際涯猶如空中所見的西奈半島,又覺得像掉進(jìn)鯨魚肚子里的秤砣,其實都是一個空曠無邊的感覺。餓急了是這樣的:身體空而且薄,輕而且亮,覺得自己剩了一個紙片軀殼,站在燈前都能透光。餓久了之后,乍看食物會有點惡心,但吃下兩口后,好像鑰匙開了鎖,咔嗒一聲,什么都好吃起來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