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我就是不相信它【訴諸無知】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2 作者:(英)朱利安·巴吉尼


 

沒有誰能在神志正常的狀態(tài)下遨游太空時,身處無邊無盡、無所不在的黑暗中,卻無視這種經(jīng)驗中的靈性體驗,更不消說懷疑上帝的存在了。

——尤金 .塞爾南( Eugene Cernan),《月球上最后一人》

但凡神志正常的人讀了塞爾南的著作,一定不會懷疑美國宇航局對宇航員們進行過高級的修辭學訓練。僅僅在一句話里面,塞爾南硬是能打出三記含含糊糊但卻極富說服力的重拳。這話里透出一種情緒化的、帶有人身攻擊性質(zhì)的辱罵——誰不同意我,那他就是神志不正常!他還帶著點權(quán)威的口吻,以及一種“我到過太空,哥們兒你可沒有,所以你最好相信我的話”的態(tài)度。從本質(zhì)上講,這種方式可以稱為“訴諸無知”。

訴諸無知的邏輯本質(zhì)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不能相信或者無法想象某件事情是真的,那么基于這個理由,他就可以認為這件事情是假的。反過來,如果他不能相信或者無法想象某件事情是假的,那么他就可以認為它是真的。在上面所舉的例子中,當塞爾南遨游太空時,他實在無法相信宇宙的背后并沒有某種靈性空間( spiritual dimension)或者神的存在。他這番話潛藏著一個隱含的論證過程:他在探索太空時無法否認上帝的存在,而且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能否認這一點,所以,上帝的確存在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塞爾南的那番話,說白了就是這意思。他讓你也無法否認上帝的存在,因為如果你否認了,就等于宣告自己不正常。但這只是一個混雜著辱罵的獨斷,它并不能更進一步推動該論證。

這種糟糕的論證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旦我們將其結(jié)構(gòu)梳理清晰,它的缺陷就會變得更加一目了然。通過想象去判斷某物“是或不是如此這般”,是我們?nèi)祟惖臒o能,但這本身并不能成為我們認為某物“不是或是如此這般”的理由。有些真實存在的事物就是超出人類想象能力之外的。即使我們對某些體驗具有強烈的信念,這也并不意味著這些信念就是真理的可靠基礎。

即便塞爾南所言不虛,神志正常的人在這一特定時刻確實不會否認上帝的存在,但這也只能說明人類的輕信程度,而不能證明是這種特定經(jīng)驗迫使我們相信上帝存在。

有太多事例與此雷同,人們總是輕率地倚重于自己的想象界限。雖然我本人無法鑿實地觀想出從單細胞進化到人類的過程,但是這種想象力上的無能并不能作為否認人類進化過程的某種理由。更直白點說,當我觀看電鋸活人的魔術時,即使看不出其中的秘訣,但是我也不會蠢到真會相信那個人被鋸成了兩半。

然而,盡管“訴諸無知”這種邏輯謬誤看起來簡直是一種思想上的草率,但其要害卻是一個令人不自在的真理:人類理性存在根本限制。在理性的論證中,你總會有一個合理的爭論點,讓你只能將事物理解為“如此這般”。例如,如果我給出數(shù)字以及加法規(guī)則,你只能得出 1+1=2;如果你還算不出來,我還可以再解釋一遍。有時候關于運算的道理就這樣是明確地、不容置疑地出現(xiàn)在你的腦海中。同樣,如果我向你展示關于地心引力的實驗,在某些步驟上你也只能是“我知道了”。某人神志清醒時探索宇宙而否認上帝的存在,或是某人神志清醒時計算“1+1”卻否認結(jié)果是2,這之間有何區(qū)別?不是有這樣的人嗎,神的觀念對他們來說是如此真實,以致他們無法抗拒,就像無法否認自己心智的存在一樣?!拔覀儾荒芊裾J它”并不能證明“它是真的”。如果人們接受這一說法,會對世間的一切都持懷疑態(tài)度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