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4 世界各地的行為藝術家的回復(4)

行為藝術與心靈治愈 作者:蔡青


德國行為藝術家于爾根·弗里茨(Jürgen Fritz)對問題的回答:

1.不,互動不在我行為中。我只有興趣獨自表演。如果有許多人與我同時表演,我也沒有什么改變的。他們變成環(huán)境的一部分,變成了我行為中的材料。因為任何表現(xiàn)情景只是發(fā)展了真實的行為狀況,材料是很重要的。由此,所有的東西,空間、觀眾、其他的藝術家等等,變成行為的一部分,但不是互動。

2.是的,如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行為藝術有治療的作用。這不是我能決定的,如果說到療愈最接近的意思是“清洗”的主張,由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提出的。如同一個古老的悲劇,“清洗”在他的意念里是凈化?,F(xiàn)在這個主張又回到了原來的本意上來了,行為藝術從現(xiàn)實生活中來。我可以說,這正是一個我想做的工作。

中國行為藝術家楊志超對問題的回答:

1.“互動”是行為藝術的偽問題之一,是商業(yè)利益和媚俗的進化結果催生出來的,它和藝術無關,和個人有關。

2.理想主義加夢想主義的作用使我在20年前堅定地認為行為藝術是包治百病的良方。20年后,我悲觀地發(fā)現(xiàn),行為藝術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有時甚至不如一杯56度的二鍋頭,但它卻成為了我存在的理由。

加拿大行為藝術家伊什特萬·甘塔(Istvan Kantor)對問題的回答:

1.互動是行為藝術創(chuàng)作中重點強調(diào)的。事實上很難想象沒有互動的行為作品。甚至到最后,當行為者獨自在一個空間中身體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互動,也一樣有殺傷力。所以我們不需要在此強調(diào)它,互動是當代藝術語言的流行的術語。

運用高科技多媒體的互動也同樣發(fā)揮在行為者和觀眾的聯(lián)系中。數(shù)十年來我就是用電子技術,探索觀眾和我的機器如何直接進入互動的層面。比如打開與關上抽屜,觀眾可以控制錄像的圖像,或者創(chuàng)作一個機械運動,一個風力的自動雕塑。通過這樣的互動性的試驗你可以知道很多現(xiàn)實中的反應和結構。當然互動是最簡單和最常用的形態(tài),如同向人們說你好和再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