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達爾文錯了嗎?(4)

世界之戰(zhàn):科學與靈性如何決定未來 作者:(英)倫納德·蒙洛迪諾


但如果我們能從宏觀的角度去看待這一問題又會發(fā)現什么呢?因為進化總是牽扯到數十億種單個的生物,因此想要看到整體并非易事。然而你會發(fā)現,所有的生命都在此處或他處不斷地進化著。因此,該是我們從整體角度去看待進化的時候了,最能說明這一點的非人類進化莫屬。400萬年前像露西這樣的原始人類生活在非洲平原,然后他們進化到180萬年前的直立人。直立人與現代人類看起來極其相似。直立人身高超過5英尺(而露西的身高卻不到4英尺),已經沒有了像黑猩猩那樣的靈長類動物的尖牙;臀部變寬;始終直立行走,而不是有時爬行,有時爬樹;身上幾乎已經沒有了靈長類動物那樣的長毛;汗腺已經取代了將舌頭伸出來喘氣作為降低體溫的方式。(可以自行降溫的身體能讓直立人在捕食后跑很長的距離,這是原始人類不得不做的事情,因為他們還無法戰(zhàn)勝大型動物;即使現在生活在喀拉哈里沙漠的布須曼人也要追蹤羚羊長達數小時,直到那些因為過度疲憊而掉隊的羚羊出現,此時它們更易于捕獲。)嬰兒出生后腦部還在繼續(xù)發(fā)育,使得直立人的腦容量急劇擴大。(這一點是必要的,因為大腦的完全發(fā)育是不可能在胎兒階段全部完成的。)你很難相信人類進化的每一個改變都是隨機事件。直立人的出現似乎是有目的的,是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存在的。

但是目的性又源自何處?智力似乎引導著人類結構的變化。一些人類學家推測,直立人不僅在生理特點上出現了質的飛躍。作為原始工具的制造者,他們學會了判斷哪些打火石能做成好的石刀,哪些不能。這意味著他擁有了推理能力。為了能在晚上驅逐捕食者,直立人生的篝火可能要比75萬年前的人類大兩倍。對他們大腦形狀的研究表明,最早的人類大腦似乎和我們一樣擁有語言區(qū),那他們會說話嗎?隨著一個個推測的出現,這些特點似乎出現在同一時間,而不是一個個地隨機出現。每個改變都是其他改變的催化劑。直立行走讓人能長距離奔跑,從而得到更多食物,進而使腦容量增加(大腦是身體最需要卡路里的部位),這樣又使他們形成了推理能力,有助于他們學會用火,也讓他們在大腦成熟的過程中學會了照顧無助的嬰兒。

除了進化論,還有一個更好的看待生命的方式:智能反饋。生命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特點,并且新特點不斷地完善。這種反饋并不是無意的,它是有目的性的。比如人人都有平衡感,這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你可以提升自己的平衡感,比如通過滑雪、滑滑板或走鋼絲。當你去仔細觀察一個剛開始學著滑雪的人時,你總感覺他會摔倒或手忙腳亂。但這看似混亂的行為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每一個動作上的失誤都會反饋給大腦,然后一步步作出調整,最終掌握這一新的技巧??此齐S機的行為通常都是有目的的,盡管有時你無法從表面的隨機事件中看到它們的目的性。

如果你繼續(xù)試著滑雪,你就在更進一步地訓練你的平衡感。總之,是你自己讓這種平衡感得到不斷的進化完善。整個機體都加入了這一過程。當你向某個方向傾斜時,你的長肌也會作出相應的調整;你的腳踝不斷適應堅硬的滑雪靴;當你集中精力時,你的呼吸也會作出調整;你的眼睛會給你的大腦搜集信息來判斷滑坡的狀況。這一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通過你的意識和目的性統一在了一起。盡管你從未滑過雪,但你生來具有會滑雪的潛力。

你在滑雪過程中具有的智能反應能力可以擴展到整個自然界。如果進化論依然堅持認為生物具有的每個特點都是為了尋找食物和伴侶,那它就無法再朝前發(fā)展了。生物都具有自我意識,它們通過智能反饋來認知自我。馬學會了讓自身變得更好,蛇也如此。每一種生物都是特殊的,擁有各種相互契合的完美特征。我們犯下的錯誤是把這一智能反饋僅局限在人類身上。進化不一定意味著要形成復雜的大腦構造。反饋適合于整個自然界。單細胞動物也具有反饋能力,因為即使最簡單的生物都能將吃、呼吸、行動和細胞分裂完美地協調起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