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理論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黨的建設理論,并把建設一個新型政黨的任務稱之為“偉大的工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鄧小平以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結合新的歷史條件,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在許多方面豐富和發(fā)展了毛澤東黨建理論,黨的建設理論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牢記鄧小平的囑托,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從黨的十四大到黨的十五大這五年,是明確提出“新的偉大的工程”并取得豐碩成果的五年。在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下三冊中,收錄了從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到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前夕的170篇重要文獻,其中涉及黨的建設的就有49篇,占總篇目的29%。這一時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互動發(fā)展取得重大成果的重要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