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青年學子來說,最令人興奮的還是維新派辦了一所學堂,叫“時務學堂”。這所規(guī)模不大的學堂是當時湖南省內、長沙城里最時尚的學校,有志青年無不以入時務學堂就讀為榮。 1897年下半年,時務學堂首度招生, 40個名額很快爆滿。盡管時務學堂后來又分期招生,但遠遠滿足不了有志青年的需求。由于學堂 名額有限,以至于當時的校董之一張祖同,遞條子打招呼想讓自己的幾個關系戶的子弟入學,都遭到校長熊希齡的拒絕。兩人因此產(chǎn)生了矛盾。張祖同是晚清著名的湘紳,是后來所謂“四大劣紳”之一,又是晚清重臣張百熙的胞弟。以這樣的身份去開后門,都遭拒絕,足以說明學堂名額的緊俏。
這個學堂為什么有這么大的魔力?除了因為它是維新派開設的之外,還在于它的名師效應。這所學堂的中文總教習是一個叫梁啟超的人。
梁啟超( 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廣東省新會縣人。說到梁啟超的大名,那真是如雷貫耳!據(jù)說,他 17歲參加鄉(xiāng)試時,以文才打動了考官李端棻,后者贊賞之余,竟然將自己的堂妹許配給了他。這就是后來的梁夫人李蕙仙。考試一場,贏得了一個老婆,梁啟超的才氣夠大的。
梁啟超中舉后,又跟著一個叫康有為的人學習??涤袨椋?858—1927),原名康祖詒,號長素,廣東南海人,后來人稱“康南?!?。這事奇就奇在梁啟超拜康有為為師之時,康有為還是諸生(秀才)。以舉人拜諸生為師,真是聞所未聞??涤袨榻塘肆簡⒊裁茨兀恳屗塘簡⒊荚噷毜?、科舉攻略之類的東西,怕是教不出來的??墒?,能把梁啟超吸引到門下,康有為必定有過人之處。簡單來說,康有為有一門時髦的學問,叫做“公羊學”。公羊學可不是研究羊的雄雌這類生物問題,而是《春秋》學中的一個派別。
《春秋》是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是由孔子根據(jù)魯國舊史刪訂而成。后世儒者相信此書寄寓了孔子的道德準則和社會理想。由于該書語言簡略,歧義極多,很不方便閱讀,故解讀這部儒家的經(jīng)典文本顯得極為必要。正因如此,如何解釋《春秋》也就成為儒家內部不同流派爭奪話語權的戰(zhàn)爭。從漢代始,儒生對《春秋》的解釋形成了三部主要的著作:一是《左傳》,二是《穀梁傳》,三是《公羊傳》,合稱 “《春秋》三傳”。由此形成儒家春秋學的三大流派?!豆騻鳌纷钤绲膫魅耸菓?zhàn)國時人公羊高,據(jù)說他曾受學于子夏。也就是說《公羊傳》對《春秋》的解釋,是直接從孔子的嫡傳弟子子夏那里得來的。公羊學派與其他兩個學派相比,他們更相信《春秋》的“微言大義”,即寓含著圣人的隱秘的教誨。后來學者們以此而衍生出一門學問,就叫“公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