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拍馬狀元”龍汝言(1)

大歷史的小切面:中國近代史的另類觀察 作者:周英杰


根據(jù)《中國歷代狀元殿試卷》(海南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一書所附列的圖表統(tǒng)計,有清一代從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的傅以漸,到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的劉春霖,260余年間一共產(chǎn)生了118個狀元。

在這118個狀元里,既有像張之萬、翁同龢、孫家鼐、陸潤癢、張騫這樣的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和實業(yè)領域有過重大建樹的人物;也有像蔣立鏞、肖錦忠、王仁堪、劉福兆這樣的在事功方面表現(xiàn)平平者。

我們當然不能以“成王敗寇”的傳統(tǒng)邏輯,完全按照一個人的事功大小,來評價一個狀元的成功與否。必須承認的一點是,能夠從童生開始,經(jīng)過一道道堪稱嚴格的關口的篩選,最后獲得殿試的“一甲第一名”,這個人注定不是一個平庸之輩,至少應該屬于一個智商很高、心理素質(zhì)過硬的人。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結(jié)論,乃是因為中國的科舉制度自隋唐已降迄至晚清,經(jīng)過了一千多年的磨礪,已進入到一個相當成熟的時期。如果這一機制能夠運作如常的話,那么通過這樣的一套選舉機制選拔出統(tǒng)治者所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應該是不成問題的。當然,這里不能忽略的是這樣一個大前提,即這套機制能夠“運作正?!?。質(zhì)言之,如果這套制度不幸摻入了諸多人為的因素,變得不那么公正和嚴格的話,那么其選拔出來的究竟是些什么人,也還真是不好說。

這其中的道理應該不難理解。也正因為此,對于科舉制度,歷朝歷代統(tǒng)治者一直沒有停止過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努力,力求盡量堵死體制上的各種漏洞,以減少各種人為的主觀因素,努力做到客觀、公正和公平。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歷朝歷代對于科舉制度作弊現(xiàn)象的懲罰都是最嚴格的。別的朝代不說了,即以清代而論,中國最后一例“腰斬”的酷刑,正是用在了科舉作弊者的身上。那是雍正十二年,遭遇此項酷刑的是原河南學政俞鴻圖。史稱,行刑時,俞鴻圖痛苦萬狀,在地上連滾帶爬,一連寫了七個“慘”字后才正式咽氣。這樣的慘狀甚至激起了一向以苛酷而聞名的雍正皇帝的一番惻隱之心,腰斬的刑名從此正式退出了清朝官方的刑罰名單。

當然,盡管說歷朝歷代對于科舉制度的把握一向極為鄭重而嚴苛,但由于科舉制度所考試的內(nèi)容是以文學詞章為主,缺乏一個公認的統(tǒng)一衡量標準,所以事實上想完全杜絕人為因素的干擾也不太可能。尤其是當一言九鼎的皇帝親自參與到其間時,也就難免產(chǎn)生像龍汝言這樣的并無多少真才實學的狀元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