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驅(qū)者徐繼畬(4)

大歷史的小切面:中國近代史的另類觀察 作者:周英杰


在用漫畫式的諷刺筆法描寫了美國總統(tǒng)選舉的亂象之后,黃遵憲的結(jié)論只能是:“共和政體萬不能施行于今日之吾國”。

倘若我們把1880年代的黃遵憲和1840年代的徐繼畬做一番比較,則徐繼畬的遠見卓識也就越發(fā)顯得可貴了。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思想先驅(qū)者,其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特殊地位,卻長期被一般的國人所忽略。大家知道林則徐、魏源乃至龔自珍,而普遍不知道有位徐繼畬。直到現(xiàn)在,很多人甚至都搞不清楚徐繼畬名字中的“畬”字的準確讀音。大家知道《海國圖志》,卻不知道還有本《瀛寰志略》。甚至連史學家也將“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桂冠奉送給了林則徐,而不清楚這項桂冠送給徐繼畬大約更加合適。

先驅(qū)者徐繼畬不但身后寂寞,其后半生也是在顛沛流離、起伏不定中匆匆度過。1850年,因為在福州處理涉及英國傳教士的“神光寺事件”,徐繼畬被包括林則徐在內(nèi)的當?shù)厥考澒?,并很快被極端痛恨洋人的咸豐皇帝免職。一直到同治皇帝當政,他才被重新起復,在清政府的新部門總理衙門里參與管理出力不討好的同文館事務(wù)。盡管沒有明確的證據(jù)表明他的罷免是因為寫了《瀛寰志略》,但那樣鋒芒畢露的一本書,在普遍具有“自大狂”情結(jié)的士大夫之間被視為“異端”,也正在情理之中。

記得美國人文作家房龍在其著作《寬容》的卷首部分曾經(jīng)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先驅(qū)者的寓言——  

在寧靜的無知的山谷里,大家都年復一年地過著封閉的生活,沒有人相信在山谷外面還會有一個更加精彩的世界。守舊的老人們只讓大家學習祖先的東西,拒絕任何外向性的探索。終于,有一位勇敢的先驅(qū)者披荊斬棘達到了外部世界,并趕回來告訴山谷里的人外面世界的富饒和美麗。但他卻被當成了大逆不道的騙子,被群眾用石頭砸死了。若干年后,山谷里爆發(fā)了饑荒,大家才沿著先驅(qū)者指引的路徑來到了山谷外面的世界。當他們意識到先驅(qū)者是正確的,想回到山谷尋找先驅(qū)者的遺體時,尸體卻已蕩然無存。于是,他們只好為他立了一塊石碑以示紀念……  

把房龍講述的這個寓言和先驅(qū)者徐繼畬生前死后的際遇聯(lián)系起來,則可知道這幾乎是整個人類社會所有先驅(qū)者共同的宿命。這種宿命過去是如此,現(xiàn)在是如此,將來也難保不是如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