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如是的建國,要必以排除障礙為之先(過去北伐,今日抗戰(zhàn),無非盡此任務),以確定國事國策奠其始(此今日應著手之事),而號召全國人起來共同參加,擴為一偉大無比的運動,以完成之。
號召全國人起來共同參加這一偉大的學習、偉大的創(chuàng)造。試問:這是什么?這是自古未有的“民族自我教育”啊!徹頭徹尾在建國,徹頭徹尾是教育。遲重許久的這一老大民族之向上進步,將必以計劃地包辦出之;而此包辦社會進步的工程,明明是一偉大教育的工程。
所以在這里若說“教育配合建國”,尚嫌建國和教育分為二事,有所不足。我們推想那時的教育,大約應具下列各原則:
一、納社會運動于教育之中,以教育完成社會改造?!藶橐豢傇瓌t。
一、 二、著重于成人,與平時教育著重于社會未成熟分子(兒童、少年等)者異?!藶楦锍f生活、創(chuàng)造新文化所必須,所以與平時教育主于既成文化之綿續(xù)者不同。
三、著重于社會,并求普及一般人,與平時教育著重于個人、恒囿于少數(shù)人(學校學生)者異。——此所要變革的正是此社會(組織關系、風俗習慣等),而不是求個人之適于此社會,如平時者。
四、就所在社會環(huán)境施其教育,與平時教育恒設為特殊環(huán)境(學校)者異。——此即化社會為學校,因為不能將農(nóng)民、工人等從社會抽出來,脫離生產(chǎn)行程而施以教育。
五、教育內容、學習資料一切以革命建國所需者為準?!|言之,根據(jù)經(jīng)濟、政治,國防等建設計劃來訂定教育計劃及教材。
六、注意子集體生活習慣之養(yǎng)成?!吮緸樯享椝兄x,因其重要,特別提出。
隨手寫來有此六點,亦許不止六點。距今十年前(民國二十二年),我曾有《社會本位的教育系統(tǒng)草案》之發(fā)表(發(fā)表于《中國社會教育社》年會上),讀者可以參看。所有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人材訓練、學術研究,一切均依從于此而有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