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言/路在何方:從“窯洞對”到“光明行”(1)

民主的追求 作者:秦立海


1945年7月初,在陜北延安毛澤東的窯洞里,著名民主人士黃炎培與中共領袖毛澤東有過一席關于“歷史周期率”的問答。

當時,黃炎培深有感觸地表示:“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huán)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徊繗v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傊疀]有能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p>

毛澤東沉思片刻,回答道:“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p>

對此,黃炎培評論道:“這話是對的。只有大政方針決之于公眾,個人功業(yè)欲才不會發(fā)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來打破這個周期率,怕是有效的?!?/p>

這就是著名的“窯洞對”。它深刻揭示了“民主”是跳出歷史興亡周期率的新路,更是未來中國發(fā)展的必經之路。

在近代中國,所有黨派都曾以民主相標榜相號召,除了中國共產黨所追求的民主新路外,國民黨蔣介石也曾口口聲聲許諾要實行民主憲政,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更是把民主作為自己最重要的奮斗目標。

不過,民主也有真假虛實之分。抗戰(zhàn)勝利后,中國就面臨著國共兩黨和中間勢力所追求的三種截然不同的民主選擇。

國民黨蔣介石雖然一直頑固堅持一黨專政和個人獨裁,但迫于戰(zhàn)后世界民主潮流的強大壓力,也不得不答應盡快結束訓政、實行憲政,力求為其專制獨裁統治披上一層民主的合法外衣。

中國共產黨則希望通過與國民黨和中間勢力組建民主聯合政府,徹底打破國民黨蔣介石的一黨專政和個人獨裁,使戰(zhàn)后中國逐步走上自己所主張的新民主主義發(fā)展道路,進而最終邁向社會主義。

以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為代表的中間勢力,則主張在中國走一條介于國共兩黨之間的、不左不右的中間路線,即西方式的議會制、內閣制和地方自治制的改良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