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舉辦,徐小明推出了醞釀20多年的功夫力作《奪標》。這是徐小明18年后再一次出手導演,他希望能將久違的武術精神貫穿在電影里,圓自己一個多年的夢想。
《奪標》以1936年中國武術運動員參加柏林奧運會為原型,將原汁原味的中國武術與樸實忠貞的愛國情感相融合。影片首次起用15位國內武術冠軍,片中有板有眼、有根有據(jù)的武打動作與人物性格、主題思想巧妙結合,不但帶有強烈的功夫教學色彩,而且洋溢著一股濃濃的家國情懷。
徐小明在訪問中這樣表達《奪標》的用意:“武術電影現(xiàn)在越來越少了,真正將武術作為核心來發(fā)展情節(jié)的影片,少之又少。所以我覺得,應該把一些已經(jīng)失去的中國武術的技巧、藝術性的美感和內涵合情合理地在電影中表現(xiàn)出來。當然,在這部電影里,動作、功夫都只是點綴,最重要的還是希望觀眾看到動作背后的中華精神。”
“一壇老酒”劉家良
劉家班曾是20世紀7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動作團隊,陳全、黃景洋、余袁穩(wěn)等幾位劉湛的徒弟雖然與劉家良同輩,但都在劉家良旗下工作。后來的劉家輝、馮克安、京柱、小侯、熊欣欣、曾志偉、楊菁菁等都出自劉家班。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就是曾經(jīng)跟隨劉家良拍攝《長輩》的惠英紅。
有人說,香港的動作班底中真功夫最強、得獎最少而心勁最純的,非劉家班莫屬。作為第一位從武術指導升作導演的人,劉家良一生參與拍攝武俠動作片四百多部,僅憑《醉拳2》獲得過一次最佳動作指導獎(還是和成家班分享)。這并不能說明劉家班技不如人,只能說是一種生不逢時的遺憾。
在香港電影金像獎設立最佳動作指導獎之前,劉家良已經(jīng)有如今依然享譽國際的武俠代表作了。例如:“少林三部曲”之一《少林三十六房》全面展示了南少林的各種功法與練法,將傳統(tǒng)武術演繹成一種完善自我肉體與精神修行的過程;“少林三部曲”第二部《少林搭棚大師》在動作設計方面更為集中流暢,劉家輝以幾束竹條大敗強敵的功夫場面,讓人感受到一種寓平凡于偉大的禪學意境;1983年的《五郎八卦棍》,拍攝期間主演傅聲突然去世,使得該片無形中帶了幾分沉重,武打場景法度森嚴,儼然一派宗師氣度。如果趕上古裝功夫片的黃金時期,劉家班必定會有一番作為,可惜當時正是成家班、洪家班時裝動作片流行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