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文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重新出山,但蔣介石與他的矛盾卻依然存在著,他對宋子文在美國的工作進展也頗不滿意?!稌r代》報道說,1944年10月宋子文回到中國,他與蔣介石發(fā)生了直接沖突?!稌r代》提到了這樣一個細節(jié):
在重慶官邸的茶幾旁,氣急敗壞的蔣介石因外援太少而訓斥了他的大舅子。于是兩人爭吵了起來。有消息說,爭論到最后,委員長怒氣沖沖地把茶幾上的所有茶杯都摔到地上(《時代》,1944年12月18日)。
剛開始讀到這一細節(jié)時,我還覺得,即使《時代》講述的這一細節(jié)是真實的,那也可能是蔣介石一時的情緒失控所致??梢酝茰y的是,他們私下應(yīng)該有交易。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當史迪威被召回之后,宋的權(quán)力忽然得到了加強。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在焦頭爛額之時,在仍然需要與美國保持密切關(guān)系,需要走出經(jīng)濟困境之時,不管情愿與否,蔣介石仍不能不指望宋子文的幫助。這就不難理解,蔣介石在“怒氣沖沖”地對宋子文發(fā)火之后僅一個多月,就把重要的行政院院長一職,交給了這個他并不十分喜歡的大舅子。他內(nèi)心里是否情愿,就不得而知了。
開羅會議是蔣介石一度冷落宋子文的一個例證。1943年底,蔣介石前往埃及參加開羅會議,與美國羅斯??偨y(tǒng)和英國丘吉爾首相會談,這是他在抗戰(zhàn)期間最重要的外交活動。令人生疑的是,他竟然沒有讓外交部部長宋子文隨同參加。相反,他帶去的是前面提到的“蔣身邊的人”中的王寵惠和董顯光兩人,前者擔任過外交部部長和立法院院長,如今是蔣的顧問,后者是抗戰(zhàn)期間國民黨的中宣部副部長,長期負責對外宣傳。由此可見,蔣本人也沒有把宋子文看做是“身邊的人”。
當年美國駐華使館武官、擔任過史迪威將軍政治顧問的約翰·戴維斯,在回憶錄《抓住龍尾》中講述的故事,讓我有了另一個意外發(fā)現(xiàn),對民國史的權(quán)力角斗也多了一個視角。從下面摘錄的文字可以看到,在1942—1944年間,宋子文與蔣介石暗地里曾有過一次較量,以美國勢力為背景的宋子文,甚至曾有過試圖架空甚至取代蔣介石的計劃。戴維斯寫道:
1944年下半年,宋子文被疑心重重的委員長任命為與居心叵測的美國人打交道的代表。雖然蔣的內(nèi)兄有外交部長的頭銜,委員長對宋的權(quán)力卻嚴加限制。蔣有充分的理由不信任他的這位才華出眾的半個美國人的親戚。他知道宋覬覦他的權(quán)力,曾經(jīng)策劃踢開他。
據(jù)《宋子文傳》所敘,此時人在華盛頓的宋子文,已經(jīng)改變了最初力挺史迪威的態(tài)度,轉(zhuǎn)而要擠走史迪威。史迪威在1943年10月18日的日記中寫得很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