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城市,我有時候選擇酒店的運氣不佳。在這次黃河之旅中,洛陽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許多酒店為了創(chuàng)收都辦起了夜總會,我房間的下方不幸就有一個。即使戴上耳塞,依然能聽到下面的卡拉OK,都下半夜很晚了,還在那唱個不停,搞得我一夜未眠,最痛苦的是我早上也睡不成,因為我想趕在旅游巴士之前早點到達龍門石窟這個中國最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于是,在太陽還將升未升的時候,我就昏昏沉沉地沖出酒店,來到門前的大街上,坐上了前往龍門石窟的班車。我猜想那一定是個首班車。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以南十五公里,在伊河西岸,是中國最大的藝術(shù)寶庫之一。公元五世紀到八世紀,在伊河岸邊的懸崖峭壁上,鑿刻了數(shù)千尊大大小小的佛像。盡管許多佛像被外國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盜走了,但留下來的一些佛像依舊讓人深感震撼。我是七點到的,正逢第一縷陽光從河?xùn)|邊的山上射過來,明亮地打在懸崖上。此時大門開啟,景點開始售票了。
歷史上,絲綢之路的商隊每向前到達一個地方,就會停下來向神靈謝恩,感謝神靈保護他們平安地走過了這段旅程。當(dāng)他們進入中國境內(nèi),停下來的第一站是敦煌。在他們的財力支持下,敦煌留下的佛教藝術(shù),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古宗教藝術(shù)之一。從敦煌開始,絲綢之路一分為二。一些商隊向東走,在大同留下了云岡石窟。大多數(shù)商隊繼續(xù)向東南走,前往長安、洛陽。沿路上,他們也留下了類似的藝術(shù)寶庫,如蘭州附近的炳靈寺石窟和天水附近的麥積山石窟。在絲綢之路的盡頭——洛陽,他們?yōu)橹袊囆g(shù)留下了最偉大的遺產(chǎn)——龍門石窟。
盡管經(jīng)歷了歲月的侵蝕、盜賊和無德收藏家的掠奪,在長達兩公里的伊河岸邊仍保存著兩千多個窟龕,十萬余尊佛像。大多數(shù)佛像都不太大,許多只有幾寸高,還有許多遭受了自然的侵襲和人為的破壞。但那里有一尊即使不是全世界也是全中國最宏偉的石雕佛像,那就是十七米高的盧舍那大佛。大佛在公元七世紀開鑿于峭壁之上,佛像位居窟龕中央,現(xiàn)今依然保存完好。大佛的旁邊還有兩尊菩薩像: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他們負責(zé)接引信徒前往極樂世界,另外還有兩位尊者的雕像,一位是“多聞第一”的阿難,他憑借博聞強記保證了佛陀教法的傳承;另一位是印度禪宗第一代祖師迦葉,他和佛陀之間“拈花微笑”的公案是歷史上最美麗的一個謎。清晨陽光明媚,四周靜悄悄的,我一個人站在巨大的佛像前,享受著難得的寧靜。這一幕令人難忘,要等旅游巴士來了,這里才會有大量游客,而這還需要一個小時。
大多數(shù)來看龍門石窟的人,都只在伊河西岸悠游。而我在看完峭壁上的佛像后,穿過橋來到河對岸。這里是一個風(fēng)景秀美的公園,有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白居易的墓,他公元九世紀曾生活于此。不同于當(dāng)時流行的、只能被文人圈子讀懂的陽春白雪的寫作風(fēng)格,白居易為所有人寫作,他的詩歌讀者包括各色人等:蒙童、農(nóng)夫、妓女、宮女、僧侶和商人。有些詩甚至被題在了寺廟和客棧的墻上,還有一些抄本被人在市場上販售。
每個中國人讀他的《長恨歌》,都會為唐玄宗的薄命妃子——楊貴妃的慘死而嘆息。唉,隨著白居易的健康和家財每況愈下,他自己也不得不讓他那兩個櫻桃小口、楊柳細腰的小妾離開了,然后在離他現(xiàn)在的墓不遠處的一個小廟里,與青燈古佛相伴了此殘生。我在那里憑吊了一陣,隨后坐在一張石桌旁,眺望著伊河和龍門石窟的大佛。桌上落滿了櫻花。據(jù)看園人說,這些櫻花樹是日本人贈送的,他們幾乎和中國人一樣喜歡白居易的詩。事實上,日本小說《源氏物語》所引用的詩歌,大都是白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