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末,石室校園再次成為民主運動的堡壘。面對即將傾覆的蔣家王朝,石室?guī)熒⒂碌赝度氲搅恕胺答囸I、反內(nèi)戰(zhàn)、反迫害”的洪流中。校園內(nèi),各種進步社團相繼成立,各種左派報刊紛紛涌現(xiàn)。罷課、集會、游行、示威……迎著國民黨的刺刀,石室?guī)熒宰约旱臒嵫魡局裰髋c自由。其中,最有影響的當屬1948年秋和1949年春由石室教師、地下黨員劉駿達發(fā)動組織石室中學師生和全市學界參與“反饑餓反迫害”的罷課罷教運動。這兩次運動,震動了國民黨當局,反動軍警加緊了對石室?guī)熒钠群?,不少師生被捕?949年12月7日,劉駿達最后在成都郊外的十二橋含笑飲彈,他的鮮血流進了新中國朝霞滿天的黎明……
有人曾以北京大學為例,說在近代中國,大凡有著偉大學術傳統(tǒng)的學府,同時就是救亡運動的先鋒和民主運動的堡壘。我同意這個觀點,并愿意再增加一個明證——成都石室中學。
和中國任何一所中學一樣,每星期一的早晨,古老而年輕的石室校園都要舉行升旗儀式。但和其他任何一所中學都不同的是,石室學子面對國旗高唱《國歌》之后,還要舉起右臂莊嚴宣誓:“愛祖國愛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而學習,求真理求技藝愿增進文翁石室之光榮!”
——這是郭沫若1957年3月為母校的題詞,也是新一代石室人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