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遠到廣益中學后仍然不能安心讀書,王纘緒也是廣益中學的校董,學校對王澤遠仍然難以管教。不久,王澤遠跑去南京找他舅舅。他舅舅只好送他去當了兵,當了海軍。
1949年,他所在的軍艦奉命從上海運送國庫黃金去了臺灣。這一去就回不來了。
1950年,國民黨海軍肅反,審查參加反饑餓,反內(nèi)戰(zhàn)的全國性大罷課、大游行的事,查他的交代,說他爸爸是個上將軍人,他為什么是二等兵呢?便懷疑他為共產(chǎn)黨所派。于是審查了他四十天,因查無實據(jù),就不了了之。
王澤遠對審查耿耿于懷,提出退役。因為他是老兵,頗受軍隊的重用,不同意他退役。他千方百計找軍醫(yī)開病假證明,最后辦了退役手續(xù)。
以后他在臺北先后開辦電器修理店和書店等。雖然,他在學校沒有好好念書,但卻亂七八糟讀了不少“閑書”,文學底子好,又聰明,一次偶然的機會,開始寫起了武俠小說,很受歡迎,后來又寫電視劇本,竟成了一位作家,在臺灣維持中等水平的生活。
他的父親王纘緒,在1930年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第二師師長兼四川鹽運使時,得到四川鹽商饋贈的賀禮十萬塊銀圓,就用這筆錢創(chuàng)辦了巴蜀學校。以后,王纘緒曾任第二十九集團軍總司令兼四川省政府主席、第九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重慶衛(wèi)戍總司令、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等職。
1949年12月,王纘緒在成都率部起義,為成都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此后,他曾被安排了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等職。不料,1957年反右運動開始后,他對這種形勢極不理解,斷然決定出走香港。而當時已經(jīng)不能隨便出境了。他潛往邊境時被抓回來,關(guān)進監(jiān)獄。死在獄中。他的親屬也受此牽連,在大陸的兒子幾乎全被打成了“右派”,有的還被加上個“反革命”的罪名……
大陸開放后,王澤遠才與在大陸的親友恢復(fù)聯(lián)系,幾次返回大陸探親。
他的同母大哥(王纘緒第四子)叫王澤重,也是我們巴蜀同學,在國內(nèi)大學畢業(yè)后,一度被懲罰性地分配到包頭。他是幾個兄弟中僥幸未被打成“右派”的唯一的一人,后來成為一名工程師,還加入了共產(chǎn)黨。
90年代初,我和王澤遠在香港重逢了。他還幫助我回憶了一些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