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類:邏輯派街頭分析型
對一般人而言,分析型的人幾乎就是外星人,他們通常會對一些小玩意兒很感興趣,工作與生活環(huán)境中充滿了新穎的電子儀器,而且永遠也不嫌多。他們喜歡分析事物,每份報告都會附上圖表。他們也很重視細節(jié),幾乎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他們對時間和數(shù)字的掌握非常精確,絕不會說“我大概會在吃午飯的時間到達”或者“這個東西大概值一百多元”這樣的話,而會說“我會在十二點十五分的時候到”或“這個東西值一百二十五元”。他們做決定的速度很慢,與人交往時也絕不情緒化。別人都認為與這類人談判很難達成決定,因為他們永遠都認為信息不足。
分析型的人適合做會計師、工程師或建筑師。事實上,在四種風格中,分析型的人最容易由他們所從事的職業(yè)判別出來。這類型的人在談判初期就成為按部就班的談判者,由于他們可能終其一生都接受如會計師、工程師或建筑師的訓練,所以他們只能接受整齊的、有條理的、井然有序的事物。
協(xié)商談判時,分析型的人最痛恨催促及匆忙,他們喜歡凡事謹慎、井然有序,也希望每件事都經(jīng)過查證與確認,他們最喜歡說的口頭禪是:“這是原則問題。”因此,這類型的人在談判時往往犯了太過頑固的毛病。
溝通談判時若碰上這類型的人,應對之道其實很簡單,就是要精確和正確。如果他們問數(shù)字,就給他們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三位的數(shù)字,如果你對工程、分析、數(shù)字等信息頗有研究,可以在談判開場時,與他們討論這類話題,或許可以幫助你打開僵局,甚至贏得他們對你的好感。
停下來想一想
你是不是分析型的談判者?
如果你總是需要量化數(shù)據(jù)作為埋單依據(jù),你可能會錯失許多無法以數(shù)據(jù)評估的利益,例如人情和長遠信任。
試著讓腦子放開對數(shù)據(jù)的依賴,偶爾退讓自己的原則,客戶能夠給予你的利潤反而更多。人格特質(zhì)對談判的影響非常巨大,不了解對手屬于哪一類型,不但會讓自己白費工夫而且成效也不大。
舉例來說,你以為你應該對自己的提議表現(xiàn)出熱忱的態(tài)度,用熱情來影響對方,這種態(tài)度對熱血型的人相當管用,因為這類型的人需要刺激;對親善型的人而言也很有效,因為你的熱忱可以帶給他溫暖;但斗士型的人卻不吃這一套,當你自以為是地表現(xiàn)出熱忱時,他心里只會想著:“不要對我玩這一套騙人的把戲,只要給我有用的事實就好了!”分析型的人也不可能被你的熱忱打動,因為在他自認獲得足夠的信息以前,他是不會做決定的。
你或許認為在談判中應該主導對話,因此當對手提出一個問題時,受過談判訓練的你會有意識地回之以另一個問題,例如:“你可以給我三個月的時間籌資嗎?”“你想要三個月后再付款嗎?”之類的對話,對于分析型的人有效,因為他們喜歡問問題;對親善的人也會奏效,因為這代表你關心他的需求;但當一個斗士型的人對你提出疑問時,他想要的是明確的答案,而不是在跟你打“乒乓球”,你回答的模式在他看來是在浪費他的時間;而熱血型的人也一樣,除非你對他坦率、直接,否則他不會對你溫和親切。
你可能也認為,大多數(shù)的人做決定或買東西是憑感覺而非邏輯,給對方的感覺對了,他就會很快做出決定。熱血型與親善型的人確實有這種傾向,你所做的事、表現(xiàn)的態(tài)度若能帶給他們好感,會讓他們做出情緒性的決定。但是斗士型的人不會因為感情而花錢,他們只有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才會想拿出錢包,而分析型的人也不會因為感情作用做出購買決定,他們只有在覺得所有的數(shù)字都合理的情況下才會決定購買。
因此,當你清楚自己屬于哪一類型,而面對的談判對手也屬于同一類型時,談判過程會比較順利。例如你是一個斗士型的人,你也會喜歡一個斗士型的對手,因為你們會相當實際、直接,而且遵守承諾。相反的,若你碰到的是個親善型的對手,你就容易遇到困擾,因為他們在進退抉擇之間,情感的成分居多,讓你摸不清方向。
關于談判風格特質(zhì)的分類,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一定要牢記在心:沒有一個人是絕對屬于哪個特質(zhì)類別的。這里的歸納與分析僅僅是幫助你判別,提供的是參考值而非絕對值。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跨屬一兩個特質(zhì),差別在于哪個類別特質(zhì)的比重較為明顯,所以談判風格也就較為傾向哪個類型。風格特質(zhì)的歸類,是要幫助你有效率地跟客戶達到談判上的契合,切勿將客戶歸類后,只用同一種方式與客戶談判,這樣對談判是不會有幫助的。切記!
回過頭來說,只要你能心存雙贏的念頭,你就會淡化自己所屬類型的特殊習性,愿意從了解對方的個性和做事方式著手,努力消除對立,并讓對方逐漸放棄因為性格類型而設定的立場,轉而將注意力放在對雙方都有利的點上,讓對手在覺得自己贏了的氛圍中,也為你自己的談判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