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最后還真的實現了,世界確實在戰(zhàn)爭中顫抖了起來,不過主要是由于德國人的炮彈,如果說墨索里尼做了什么事情能讓世界顫抖的話,那么就是他糟糕的戰(zhàn)爭策略以及烏龍的意大利軍隊搞出來的一連串笑料可以讓所有讀到這段故事的人笑到顫抖。
話說墨索里尼雖然躋身于社會之中,但是好吃懶做的他似乎不適合一切老老實實的體力勞動,也不屑于那些收入微薄的貧瘠工作,于是他屢屢被雇主解雇。倒是他這副天生英俊瀟灑的面容以及壯碩的軀體很是能勾引到周圍的婦女。風流成性的墨索里尼倒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將勾引婦女的傳統(tǒng)一直保留到了棺材里,他的情婦都是足以拍成著名影視作品的不朽題材。
話說回來,雖然墨索里尼在平凡的事業(yè)上注定屢屢受挫,但是他這個時候倒也展現出了一些對于藝術的興趣,他時常會給當時的報紙雜志投上一些小文章,但是這些文章被發(fā)表的概率為零,因此我們也很難找到什么線索來琢磨一下當時這個年輕人的心理狀況。
1900年,墨索里尼加入了當時意大利國內屬于左翼政黨的意大利社會黨。同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黨派里所有黨員們一樣,墨索里尼當年也是信奉社會主義以及無神論的,這對他的過激行為有了很好的解釋,他從這些過激的社會思潮里悟出了另一奧義,那就是法西斯主義。
要說法西斯主義的締造者,歸宗祖師爺,那可不是希特勒,而是我們的墨索里尼同志,他才是第一個弄出這種玩意兒的人物哦,希特勒不過是從意大利取經回去自用山寨版而已。
墨索里尼跟希特勒有許多相似點,比如在平凡的位置上都坐得不怎么牢靠,都是愛好藝術的小文藝青年,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在政黨當中找到了自己最擅長的位置。
同希特勒一樣,或許是平日里積攢了太多對于這個社會的不滿,讓他們對演講比較感興趣,本來看起來一無是處的年輕人墨索里尼在黨派之中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兩年之內就爬到了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
不過政黨并不養(yǎng)閑人,墨索里尼這個臨時工也經常被辭退,在多次失業(yè)之后,墨索里尼終于作出了一個決定:他要像所有理想化的文藝青年那樣做一件事,去流浪旅行一次,于是這個年輕人就去了瑞士。
歐洲那點小地方,本來想要去到哪個國家都不是什么難事,于是墨索里尼就真的去了。在瑞士,墨索里尼又有了很多的遭遇,但是這一切在今天看來都是一個謎,因為很少有可信的資料來證明墨索里尼在瑞士的這兩年里到底干了一些什么事情,或許他只是花了一些時間勾搭上了哪家寂寞的少婦,在那里悠閑地躺上了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