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而歌
500多年前,著名航海家和冒險家哥倫布第一次登上加勒比島國古巴,便情不自禁地贊嘆“這是我親眼所見的最美麗的地方”!著名作家海明威生命中的三分之一,也是在這塊神奇而美麗的土地上度過的,他深情地稱這里是“一個使人感覺像家一樣的地方”。
1927年,在首都哈瓦那城東的一個小漁村柯?,敔?,一個男孩呱呱墜地, 他的父親是風(fēng)里來浪里去的漁民,也是一名地道的民間歌手,喜歡演唱最具古巴本土特色的鄉(xiāng)村音樂--“頌”,那是當(dāng)之無愧的“音樂琥珀”,它散發(fā)著美洲土著音樂風(fēng)情,又汲取了西班牙的樂風(fēng),雜糅了非洲音樂的元素,呈現(xiàn)出非常迷人的“混血文化”色彩,非常原始、樸素。
很小時,他就喜歡坐在海邊,望著蔚藍(lán)的大海上白色的浪花、翩然的鷗群、穿梭的漁船,悠然地哼唱自己迷戀的樂曲。清苦的日子,因為那些陶醉的歌唱,陡然美好了許多。
12歲那年,父親猝然離去。一夜之間,養(yǎng)家糊口的重?fù)?dān)一下子便落到了他稚嫩的肩頭。他加入表兄弟組織的一個小樂隊,晃動著沙錘,走街串巷地賣唱,用歌聲乞討一份饑飽難定的生活。
那些簡陋、寒磣、骯臟的居民區(qū),那些五分錢的小酒館前,那些狹窄的小巷里……都曾留下了他奔波演唱的身影。
漸漸地長大了,酷愛音樂的他無師自通,不僅能夠嫻熟地彈奏只有三根弦的古巴吉他,還學(xué)會了演奏小號、薩克斯等樂器。 他先后加入了好幾個職業(yè)樂團(tuán),嘗試了不同的組合,他喜歡自編自演,能夠隨時即興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