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對貧富差距的容忍度過大

薛涌看中國 作者:薛涌


“主流經濟學家”們一向以現代市場經濟為標榜,認為當今中國貧富分化是經濟發(fā)展的正常過程。媒體也引用《參考消息》轉載的“外電”,稱“中國必須消除仇富思想”。但是,以中國和西方發(fā)達國家作對比就可以看出:中國的問題不是“仇富”,而是對貧富分化太寬容。

眾所周知,在西方發(fā)達國家中,美國是貧富分化最嚴重也最容忍貧富分化的國家。在這次金融危機前,美國的基尼系數達到0.4,中國則明顯高出,將近0.47。經過這次經濟危機,美國的貧富差距開始下降,中國的貧富差距則繼續(xù)增長。應該說,0.4左右的基尼系數,基本上是美國對貧富分化的忍耐極限。過了此線,不僅經濟會出問題,選民也會通過政治過程進行均貧富。

如前所述,上次美國的貧富分化突破這個極限,是在大蕭條以前。結果是羅斯福上臺,推動了一系列法案和公共政策,建立了最低工資等勞動保護制度、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醫(yī)療(Medicare)和醫(yī)助(Medicaid)體系,貧富分化隨之減小,基尼系數到戰(zhàn)后一度跌到了0.35左右。

如今的經濟危機,雖然富人失血最多,但是社會上劫富濟貧的呼聲甚高。最近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電視網和《紐約時報》的聯合民調顯示,74%的選民支持對年收入達到二十五萬以上的頭加稅。以此為政綱的奧巴馬順利當選,并在國會大力推動以全民醫(yī)療保險為目標的醫(yī)改案,也就不算什么拍案驚奇了。

中國的貧富分化日益加重的趨勢如果不能被遏制,中國的基尼系數就可能很快達到0.5左右。這不僅接近了前近代的水平,而且馬上或者已經和尼泊爾、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委內瑞拉、贊比亞等世界落后國家甚至失敗國家為伍了。

令人更為驚奇的是,中美雖然都面臨著嚴重的貧富分化問題,兩國知識分子的表現則截然不同。在美國的媒體上,沒人敢公開“為富人說話”,大家爭論的焦點還是什么樣的市場秩序是最公正的。近幾年哈佛大學一項巨大的多學科研究,雖然還沒有產生結論性的成果,但已經揭示出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貧富分化對美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比如,美國人的平均壽命比均富的發(fā)達國家低得多。在1983~1990年期間,隨著貧富分化的加劇,50個縣的男性和900個縣的女性的壽命減低了。市場競爭的結果不平等,已經影響到機會的不平等。美國的社會流動率不如許多歐洲國家,世代貧困成了重要的社會問題。貧富兩個階層的社會和政治目標不同,甚至使民主制度本身受到了威脅。由此他們進一步思考:結果的不平等是否說明了游戲規(guī)則本身有問題?說到底,這還是一個公正的問題。再發(fā)達的市場,也必須服務于我們的價值觀念。中國要對日益加劇的貧富分化說“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