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作為審美范疇的“寂”(一)07

日本風雅 作者:(日)大西克禮


現(xiàn)在,我們權且從這個立場上來考慮“寂”。站在把現(xiàn)實世界視為虛幻之影的精神立場上說,從“寂寥”的語義當中派生出來的“寂”,其全部消極的審美因素,例如“孤寂”、“挫折”、“貧寒”、“缺乏”、“粗野”、“狹小”等,就有可能擺脫一切的“不樂”、痛苦的感受,使心境獲得一種“不感性”(Impassibilité),從而使得人的心理對這些消極性的東西感受不到其消極性,這一點是容易想象的。然而,僅僅如此,還不能視一切為“空”,對于所有的不自由、所有的貧困,也難以取一種無關心、無感覺的佛教式的悟道心境,難以由此而形成一種特殊的審美意識。而在反諷的觀念論的立場上說,不僅可以獲得對于現(xiàn)實對象做出感性反映的自我超克,而且也能夠擁有不被一切實在的對象所束縛的瀟灑的、自由的感情,并以此投射到本來具有消極性格的諸種對象和境況中。立普斯將此稱為“美的實在性”。在這個意義上,審美客體就有可能自行成立,并自行享受。正如索凱爾所言,無論對任何事物,自我都要確保終極的自由性。這種態(tài)度就好比把自己的影子映照在某一特定的外物中,并加以自我欣賞。在由“觀念性”而否定“實在性”的同時,又反過來由“實在性”否定“觀念性”,這就是美學意義上的“觀念”論立場。把現(xiàn)實視為空無,而在其上追求更高的實在,是宗教的解脫之道。而“反諷”的立場,則是把現(xiàn)實視為虛空,又把主觀視為虛空,結果便在虛與實之間飄忽游移。這種邏輯上的矛盾悖論,也就在其特有的立場上獲得了一種主觀上的代償,那就是享受到了自我的自由性。

《蔭涼軒日錄》文正元年閏二月七日條,記載了下列一段逸事,可以作為我們今天所說的一種審美的“反諷”態(tài)度的一個例子。說的是細川氏的家臣中有一個名叫麻的人,因故被沒收了領地,但他沒有因此而感到苦惱,而是甘守清貧、悠然度日,終日吃一種名為“思給納”(スギナ)的食物。親戚朋友們見之都笑話他。他卻作了一首和歌,云:“我乃‘佗’之家,全靠‘思給納’,春夏秋冬不怕啥?!敝魅藥r棲院聽了這首歌,深受感動,就把領地返回了他。對此,《蔭涼軒日錄》的作者評論說:“此乃一時風流事也,是可謂真俗之龜鑒也?!边@首歌中的所謂“思給納”既是一種野草的名字,也有“過日子”、“風雅之名”的意思。似這樣站在審美反諷的觀念論的角度,我們就可以理解在上文中所提到、作為消極的審美價值的諸種因素在“寂”或“佗”的概念當中會獲得一種積極意義。

在支考等人的俳論中,屢屢出現(xiàn)“得虛實之自在”或“游于虛實之間”這樣的話,這與我們所說的“反諷的觀念論”在意味上是否有所類似,我不敢斷言,但至少可以在“反諷的觀念論”的立場上,對這些話的意思做出大致正確的理解。如上所說,西洋美學中的“滑稽”和“幽默”的概念,其解釋雖然因人而異,但這兩個概念當中所具有的審美的消極性被置于我們意識當中的某種Constellation①Constellation:德文,星座。的時候,便獲得了一種積極的審美意義。這樣看來,在上述的“寂”或“佗”中所包含的審美反諷意味,伴隨著審美的消極因素的積極轉化,就產生了某種類似于喜劇的、幽默的氣氛和感覺,這樣說也未必是牽強附會吧。作為俳諧之本質的“寂”與“可笑”,也正是在這個層面上才獲得一種深意。至少從俳諧的一般本質來看,蕉風以前的所謂貞門、檀林派的那種卑俗露骨的滑稽又另當別論,蕉風俳諧趣味的“寂”,常常透露出一種灑脫的精神態(tài)度,其中也含有某種意義的“可笑”的意味。正岡子規(guī)在《歲晚閑話》中,曾對芭蕉的《過冬》這一俳句作出評論,說芭蕉的“倚靠在這房柱上,度過了一冬天啊”這首俳句真是“真人氣象,實乃乾坤之寂聲”。子規(guī)的這句話過于簡略,但無論如何他指出了芭蕉的一種特殊的心境,說出了這首俳句最本質的一面,那就是以“寂”實現(xiàn)自我超克,同時又安住于“寂”,并享受之。以我之見,這首俳句以區(qū)區(qū)十七個字音,卻不回避所謂“俗談平話”的語言表達,體現(xiàn)出了一種淡遠、瀟灑的情趣,并從中流露出一種微妙的“可笑”之意。此外,“古老池塘啊,一只蛙驀然跳入,池水的聲音”;“秋日黃昏,一只鳥,棲于枯枝”;“布谷鳥啊,你的啼叫,令我倍加寂寥”這些俳句中,在題材上都具有濃厚的“寂”的氣氛色調,而在整體的藝術表現(xiàn)的內涵上,卻又常常帶著一種淡淡的、可笑的意味?;蛘哒f,在這些俳句中,在由“寂”的概念所表現(xiàn)的審美內涵中,也帶上了“可笑”這一審美要素?;蛘吒_切地說,這些俳句中所具有的審美內涵,在使用“寂”來表示的時候,都可以得到集中體現(xi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