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文字雖然有表達不明確之處,但大體上可以看出,作者說的是在表面的滑稽戲謔中,一定要有“清閑”之心,并把這作為俳諧的特色;認為以虛見實、以實見虛才是俳諧之道。但這段文字的相關說明過于簡單,什么是虛,什么是實,其含義究竟是什么,完全語焉不詳。但在這本書的正文當中,特別設有《關于虛實正》一節(jié),并舉了以下的例子加以說明:
虛:猶如風箏斷線,飄入云中。
實:風箏斷線,從云中飄落。
正:風箏斷線,但未飄入云中。
以上。以虛實為非,以正為是,飄游于虛實之間,是為俳諧之正。由這段話可以看出,所謂的“虛”“實”,大體就是通常所說的“虛偽”和“真實”的意思;所謂“正”,指的是俳句的表現(xiàn)方法,即游弋于“虛實”之間,似乎指的是否定“虛”而歸于“實”的意思。
順便說一下,鶯笠的《芭蕉葉舟》雖是后來的著作,其中也論述到了“虛”與“實”的問題,其中寫道:“寫‘虛’而附‘實’,此中有‘正風’之微妙,此中有趣味在。將對竹(作者的別名)按:唐詩有‘白發(fā)三千丈’在前,是為寫‘虛’,‘依憂似個長’①依憂似個長:原文如此。在后?!д伞恰摗?,忽而歸為‘實’,是為表達甚為憂愁之意。此處詩句有神,豈非恰得‘正風’之‘虛’乎?”(《俳書大系·一四》)這句話的意思似乎也在解釋什么叫做“正”。
這段文字對“虛實”這一芭蕉的學說做了論述,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同時,該書還有關于《不易、流行》一節(jié),作者所舉的“不易”之句是:“古尼池塘啊,一只蛙驀然跳入,池水的聲音”;作為“流行”之句,舉的例子是:“景清也在賞花的座位上,七兵衛(wèi)。”接著說明道:“以上所謂‘不易、流行’之事,連歌、俳諧常?;煜豆懦亍分淝лd不易也,其句姿不言而喻。晉子說過:將這首俳句的頭一句換上‘棣棠’一詞又會如何?‘棣棠’‘古池’,這兩個詞所表達的心境有云泥之隔,如若寫成‘棣棠啊,一只蛙驀然跳入,池水的聲音’。則變?yōu)椤餍小淞恕!敝劣跒槭裁凑f《古池》是“不易”之句,“棣棠”則是“流行”之句,作者語焉不詳。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三冊子》,據(jù)說這是服部土芳對芭蕉語錄的忠實記述,是體現(xiàn)芭蕉藝術觀的重要的材料。但它當然不是芭蕉本人的著作,所以在講這部書之前,我們先順便說一下《二十五條》這部書?!抖鍡l》的目錄是:第一,關于俳諧之道;第二,關于“俳諧”二字;第三,關于“虛實”;第四,關于變化;第五以下各條,都是關于俳諧作法的具體事宜。其中第一條關于“俳諧之道”,首先提出“俳諧”是“將俗談平話雅正化”。又說:“佛道中有達摩,儒道中有莊子,踏破道之實有。歌道中有俳諧,道理亦如此。反其道而行,則合其道。然俳諧于和歌、連歌之后形成,俳諧之心,應一路向上?!苯又诙l,因無關宏旨,在此不贅。第三條,關于“虛實”,其中寫道:“萬物居于虛,而實變動不居,居于實則虛不可動,實可自立,不待人為。譬如花開花落,月圓月缺,興而嘆之,乃連歌之實。游于虛則是俳諧之實。漢詩、和歌、連歌、俳諧,無不是巧妙造虛。虛中有實,是為文章。實中有虛,是為巧辯。實中之實,是為仁義理智。虛中有虛,世間稀有而又常見。指定此人為我家之傳授。”在第四條關于“變化”當中,作者又說:“文章之事在于變化,變化者,虛實自在之謂也。”又說:“因而天地游于變化,人無變化則冥頑不靈,是為‘本情’?!苯又?,又講了句法之變化的問題。從這里引用的幾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表述不免有點故弄玄虛、故作高深,但恐怕也表現(xiàn)了芭蕉在某一個時期的一些說法。所謂“將俗談平話雅正化”這句話,以及“漢詩、和歌、連歌、俳諧,無不是巧妙地說謊”這句話,其表述與用詞卑近單調(diào),不無生硬,從文體上看,我不得不懷疑,它是支考的偽作。而且,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懷疑它是支考的偽作,更可以從本書的內(nèi)容當中得以證實,那就是在《二十五條》任何一處文字中,都沒有出現(xiàn)“不易、流行”的概念及其相關問題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