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去了,那嚷嚷者,以及被我搶白過的“冒號”,表面上都對我還客氣,實際上,是把我作瘟神恭敬。我所碰觸過的話機、報紙、稿紙、桌面,甚至地坪……嚷嚷者都視之為“疫情區(qū)”。當我走過去的時候,他們巧妙地避遠,仿佛在被我推振的空氣里,也有成群結隊的乙肝病毒,向他們張牙舞爪……那種日子,你們想象得出來,是怎么過的。
后來,我發(fā)覺,對HBVER(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歧視,倒是在那些“文化人”多的地方——諸如報社、機關……之類的單位,更嚴重些。醫(yī)生除外,他們懂這方面的知識。工人叔叔和農民伯伯,比較“馬大哈”,他們憑經驗,對肝病的防范,一般只集中在急性的發(fā)作期?!爸R者”半瓶子水晃蕩,事情就多了。當然,我也贊賞嚷嚷者們所具備的自我保護意識——在這一點上,我就不如他們——只不過,要有度。
我今日舊事重提,并不是說,對那些曾經給予我傷害的人,還心存怨恚。事實上,我與嚷嚷者和那位頂頭“冒號”,后來相處得也還不壞。我只是希望,全社會,不要再去歧視、傷害那些可憐的乙肝病人,以及他們的家屬。多一點同情心罷,人不能過于自私。多一點理智,不要嚇己又唬人。
在那種境況下,我生怕檢查得多了,萬一哪項指標不正常,被人發(fā)現(xiàn),又會失去上班的權利。僅靠打了折扣的病假工資,我怎么養(yǎng)家糊口?
那時候,我的“圍城”裂縫,我想挽救一下。不正常的指標,顯然是崩塌的催化劑——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那時候,我的神經,也比較脆弱。生怕那報告單上,出現(xiàn)差勁的指標。每次去取,一顆心,都是揪緊著的,好似上刑場。若是良好,便歡欣鼓舞;差了,沮喪萬分。于是,我采取一種鴕鳥政策——少檢查,讓那感覺,永遠定格在“正?!鄙?。這許多年,醫(yī)務室的wang、H醫(yī)院的zhang,都多次提醒我,要經常去做檢查,那個AFP(肝腫瘤標志物)也要驗。我想,肝功反正是持續(xù)正常了,炎癥這一塊,應是“西線無戰(zhàn)事”;若是查出癌來,卻如何是好!聽說那肝癌,是沒得治的,查出來,又有何用!還不如由它去。反正,我飯吃得落,覺睡得著。這幾年,我的自我感覺,越來越好……
這一次,為什么會去檢查的呢?
(這部分內容,前面有敘,略)
聽到這里,也許有的朋友,會感到后怕——我的媽呀!我跟這家伙又吃又玩,會不會傳染上?
肝癌,我已經告訴過你們,沒有傳染性。乙肝呢,我也可以負責任地對你們說:靠著我們的這點肢體接觸,握個手,跳個舞,以及吃幾頓飯……是完全不可能傳染的。
在我發(fā)見乙肝之后,看了不少的書和資料。盡管有些文字認為,除了血液傳染,唾液、精液、汗液……也有相同功效。根據(jù)我自己的體驗,以及對周邊人群(包括兩次去療養(yǎng)院)的觀察,上述現(xiàn)象,缺乏現(xiàn)實依據(jù)。至少,我還沒有見識過,這樣僅靠日常(甚至是親密)接觸,而被拖下水的。我得乙肝之后(包括“大三陽”期間),大致是什么也沒有隔離。就是有那么幾個月,在我的婚姻出現(xiàn)危機,前妻想出國去讀書,怕感染了通不過接收國的體檢,才分了一通碗筷。之前,之后,我們都一如往常。其間,還不慎懷孕兩次,作人流。她每次在單位里體檢,都是好好的,還拿了紅彤彤的獻血證書,向我炫耀。在我的乙肝被檢出之后,我們過了十四年。我的“帶菌”期,似應該還要長一些。我的孩子,在我身邊待了十五年,也是好好的,入幼兒園、入校,都沒查出什么“陽性”來。
(4月12日寫——)我所熟識的一位副廳級“冒號”,夫人和倆孩子,都是HBVER,幾十年了,他每次體檢,都沒事。臉龐紅參參,體格相當好。還有一位當頭的朋友,他自己“三只大羊(陽)”,老婆孩子,也是平安無事,十幾年了……據(jù)我觀察,那些有HBVER的家庭,陽者長陽,陰者永陰。還不見,有一個或幾個“陽”,把另外的“陰”給染了。你們可以去留心一下你們的身邊。當然,母嬰垂直傳播,另當別論——那也是屬于血液作祟的范疇。
總之,乙肝的傳播,與甲肝是兩回事。所以,你們大可不必擔憂、害怕。
如果我把你們給嚇著了,我在此致以深切的歉意!
(值得慶幸的是,時至當下——本系列隨筆結集成書之時——乙肝歧視,這項由無知和缺乏同情心釀造,起始于上世紀80年代,囂張于90年代、本世紀頭10年,其情狀和后果,正向當年歐美種族歧視靠攏的社會風潮,終于得到有效遏制!乙肝,主要通過血液傳染,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觸,包括握手、擁抱、共同進餐等,不會傳播——這項明確的醫(yī)學結論,經過那些勇氣百倍的HBVER鍥而不舍的抗爭,醫(yī)界、新聞傳媒有識正義之士的大力呼號,現(xiàn)已占據(jù)輿論的主導地位。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衛(wèi)生部,繼2010年2月發(fā)文之后,2011年3月再下通知,明令:切實取消入學、就業(yè)體檢中乙肝項目檢測。——2011年9月18日注)
今后,只要我還有力氣,就車照開,茶照喝(到梅家塢等處的農家去),山照爬,寫作照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