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50:朝鮮戰(zhàn)爭是如何發(fā)生的(10)

決策與較量:看國民黨如何敗亡大陸 作者:王家聲


毛澤東看到大家提出了反對意見,就把同意出兵的草稿收了起來。但秘書們對毛的舉動毫不知曉,在歸檔整理文件時,以為是已發(fā)出的電報,遂送到檔案館留存?zhèn)洳?。于是,在此后出版的《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中,就出現(xiàn)了中國于1950年10月2日決定出兵的信息。1995年12月25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突然刊登消息,說在俄國發(fā)現(xiàn)了一封毛澤東于1950年10月2日發(fā)給斯大林中國不能出兵的電報。當時,史學界已形成了這樣的看法,即在1950年的10月2日,中國就作出了出兵朝鮮的決定。這則消息的刊登和俄國檔案的出現(xiàn),在史學界掀起了一場波瀾。俄國學者認為,中國方面的檔案純系編造,與事實嚴重不符。現(xiàn)在看來,真實的情況是,毛澤東將尚未審議通過的出兵草稿收了起來,并未發(fā)出,1950年的10月2日,中國也沒有作出出兵參戰(zhàn)的決定。10月2日晚,毛澤東召見蘇聯(lián)駐華大使羅申,向他說了這樣一番話:中共中央召開了會議,集體討論了朝鮮問題,多數(shù)中央領導同志認為,基于我國面臨著戰(zhàn)后恢復重建的任務,在部隊中還存在消極厭戰(zhàn)情緒,軍隊武器裝備落后,加之各民主黨派對出兵朝鮮存有異議,中國目前尚不具備出兵的條件。不過,毛澤東還有一句話:但這還不是最后決定,中共中央還要開會討論。他說的是實話,因為毛澤東本人始終有出兵朝鮮的想法,只不過在當時,他沒有想到其他領導人居然提出了反對意見。在毛澤東的提議下,政治局決定于10月4日到10月5日,召集由各大軍區(qū)負責同志參加的擴大會議,再次討論出兵朝鮮的問題。

時任西北軍政主任的彭德懷接到通知后,還不知道會議的議題,就立即乘機趕赴北京。此時,他還抱了一大堆圖紙,以為中央是同他商量西北大開發(fā)的事。由于天氣惡劣,飛機難以正常降落,彭德懷10月4日下午才趕到中南海。推開會議室的門,他才發(fā)現(xiàn)氣氛不對:原先政治局開會,大家都是有說有笑,今天卻都低頭沉悶不語。據(jù)彭德懷后來回憶,他在會上沒說什么,也不知道說什么好。晚上,他住北京飯店,大約九點鐘,鄧小平到了住處,說:老彭,出事了!朝鮮要打仗,主席堅持出兵,大家都表示反對,你說怎么辦?明天上午九點,主席在豐澤園,要單獨見你。這一夜,彭德懷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思考著問題,如果毛主席要點將,自己到底承不承擔這個責任?第二天上午九點,彭德懷在豐澤園見到了毛澤東。交談間,毛澤東問彭德懷:老彭,你說該不該出兵?彭德懷已經思考了一夜,回答:主席,如果蘇聯(lián)完全撒手不管,咱們就不出兵;如果蘇聯(lián)是半撒手,能幫一把,那中蘇聯(lián)合起來跟美國人還有一拼。毛澤東很激動:等的就是你這句話。10月5日,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出兵朝鮮的決議,前奏來自于毛澤東同彭德懷的這番談話。對話的具體內容在《彭德懷自述》中有詳細記載。而在政治局會議上,與會人員到底討論些什么,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任何記錄。楊尚昆、聶榮臻的回憶錄只反映了一些出兵前的情況。

10月5日下午,政治局擴大會議作出成立中國人民志愿軍,彭德懷任司令員的決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