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查良鏞:真大俠(4)

魯豫有約之碼字兒 作者:鳳凰書品


1947年初,對新聞事業(yè)抱有濃厚興趣的查良鏞初踏報業(yè)大門,開始在杭州《東南日報》做外勤記者,并從此與報紙結(jié)下不解之緣。

魯 豫:您當(dāng)時出去采訪嗎?

查良鏞:因為杭州的風(fēng)景好,所以有很多南京的大人物來。當(dāng)時國民黨的陳立夫我就采訪過他。

魯 豫:那時候報社的工資高嗎?

查良鏞:那時候通貨膨脹,工資都幾億幾億的,鈔票一疊,繩子綁好,中國銀行或者交通銀行蓋個章,一捆一捆地拿。

1948年,查良鏞離開內(nèi)地前往香港任職《大公報》。1966年創(chuàng)辦《明報月刊》雜志,并任主編。雜志最初的十年相當(dāng)艱苦,作者不多,讀者也不多。盡管如此,《明報月刊》始終保持著獨立自由的人文精神傳統(tǒng)。后來情況漸漸改善,讀者多了起來,作者群也漸漸擴充,涵蓋了與中國文化知識有關(guān)的海外各家各派人士,在海內(nèi)外知識分子心目中具有相當(dāng)重要的地位。

魯 豫:您那時候到香港工作是一個好差事嗎?

查良鏞:那時候香港比上海差得多,上海是大都市,香港是小城市。

魯 豫:當(dāng)時辦一份報紙要花很多錢吧?

查良鏞:是,我花錢算少的。我們十萬塊錢就辦了報紙,里面我出了差不多八萬,包括我賣小說的稿費、版稅,全部投了進去。

魯 豫:一開始辦報紙還沒有賺錢的時候,生活特別緊張吧?您最慘的時候什么樣?

查良鏞:最慘就是沒錢用,自己的小錢都不花了。住房子、吃飯還是有錢,但是吃得不好。

魯 豫:您把全部的錢都用來辦報紙,家里人支持嗎?

查良鏞:在香港辦報紙,如果沒有錢就不要辦。報館需要了就自然要拿出來。

魯 豫:您當(dāng)時一點都不害怕嗎?萬一血本無歸怎么辦?

查良鏞:我對自己有信心。

魯 豫:您那時候是用手寫吧?

查良鏞:用手寫,現(xiàn)在有電腦我還是用手寫。

魯 豫:您當(dāng)時最高紀(jì)錄一天寫多少字?

查良鏞:寫一篇小說一千字,寫一篇社評大概九百字左右。寫社評很難的,要看當(dāng)天新聞,本地新聞看過之后再去看外國的電訊,最新的新聞都要寫到。那時沒有電腦排字,都是一個一個鉛字,所以很費時間。我一邊寫,旁邊就站著排字工人在那里等著我,因為我都是在最后一刻交給他的。他邊等邊說,查先生你快點兒,快點兒。我壓力很大的,每天晚飯不能吃,有朋友請客我都不去,要寫好社評才能夠放心吃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