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202年正月,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到二月二十八日劉邦定陶登基,西漢建國,在這短短的一個月里,劉邦干了很多大事,而鮮為人知的,卻還有一件“小事”:消滅最后一支項羽的嫡系——魯國。項羽在楚懷王麾下時,他的封號就是魯公,封地就在魯國。從那時起,魯國軍民就與項羽建立了至死不渝的忠誠關系,甚至在江東子弟兵烏江覆滅后,魯國地區(qū)的抵抗卻依然頑強。劉邦到達定陶后,第一件事是命屬下捧著項羽的人頭,禮送給正殊死抵抗的魯國人。確認項羽死亡的魯國人,這才集體投降。而后,劉邦將項羽埋葬在山東平陰,葬禮以公爵的規(guī)格進行。劉邦親自拜祭,在項羽的墳前潸然淚下。秦末漢初的八年內戰(zhàn),楚漢相爭的四年恩仇,兩位老兄弟的糾葛恩怨,都以這種方式徹底斷了。
前202年五月,稱帝的劉邦,在都城洛陽南宮舉行宴會,犒勞西漢開國功臣們。宴會上劉邦問了群臣一個問題:“我能夠贏項羽,關鍵原因在哪里?”部將王陵說:“項羽打仗,雖然對部下表面尊重,卻經常舍不得厚賞部下;而您卻不一樣,每次打了勝仗,都能公平地論功行賞,所有的戰(zhàn)果都能歸有功者。”劉邦卻答:“這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會用人,比如統(tǒng)兵打仗,我不如韓信;運籌帷幄,我不如張良;安撫后勤,我不如蕭何?!币驗檫@段對話,蕭、韓、張三人從此被稱為“西漢三杰”。但這段對話同樣還有另一層“潛臺詞”:新朝開基,眾將盼望的自然是厚賞,能封王當然是做夢都想。而劉邦卻告訴大家,戰(zhàn)果是他們劉家的,別人休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