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馮將軍帶頭用嘴喊了起來:“砰乓……”于是全軍大叫“砰乓”十幾分鐘,算是放了鞭炮。這個故事多少帶有調(diào)侃的味道,有點像香港無厘頭喜劇,但從一個方面揭示出馮玉祥節(jié)儉的性格。
那么是不是說,所有的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lǐng),都為軍費發(fā)愁呢?
至少有一個人不會為錢發(fā)愁,此人就是蔣介石。
4
蔣介石當年起家的時候,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做過金融投機買賣。
他曾經(jīng)受過上海軍政府都督陳英士的兩百塊銀元,刺殺光復會領(lǐng)袖、浙江省都督陶成章。這一次蔣介石沒有親自動手,而是用這錢收買了殺手,在上海廣慈醫(yī)院行刺成功。從那時起,青年蔣介石就徹底明白了“殺頭的生意有人干,賠錢的買賣沒人做”的道理,有錢可以讓人干很多事,不管這些事是正義的還是不正義的。
蔣介石之所以不為軍餉發(fā)愁,是因為他有特殊的頭銜——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中山艦事件”之后,蔣介石取得了絕對軍權(quán),下?lián)芙o部隊的軍費完全由他支配,給哪個部隊不給哪個部隊,給誰多少,都是由他大筆一揮,聽話嫡系和親信多給,雜牌少給或干脆不給。當時的國民政府財政部只管掏錢,連財政部長宋子文也不知道蔣介石是如何支配軍餉的。
國民政府內(nèi)的共產(chǎn)黨人吳玉章曾發(fā)出過質(zhì)詢,要蔣介石報告軍餉是怎么發(fā)的。催促了好幾次,蔣介石才派他的軍需處長出席會議報告了一下。結(jié)果這位軍需處長報出的也是一筆糊涂賬,算來算去,政府下?lián)艿能娰M與蔣介石的支出根本對不上賬,數(shù)百萬元說不清楚去向。
蔣介石對國民政府左派和共產(chǎn)黨聯(lián)合查賬的行為非常不滿,大訴冤屈:“自從北伐以來,不過多用了一千三百萬元,以這些錢買得了湘、贛、鄂幾省,走盡天下也找不著這樣便宜的事。你們還要說我多用了,真是太沒有良心了!”
吳玉章認為蔣介石是裝糊涂,他提醒這位總司令:“所謂多用一千三百萬元,只是一個月的軍費。如果從北伐以來算起,軍費總數(shù)至少在一個億以上了?!?/p>
什么錢該花,什么錢不該花,蔣介石心里最有數(shù)。
有一個科目的開銷,蔣介石是從不吝嗇的,那就是在軍隊內(nèi)部培植親信。他對自己的親信出手闊綽,是大家公認的,有人指責蔣介石的這種作法與舊軍閥并無二致,當年袁世凱組建北洋六鎮(zhèn)時,駕馭親信諸將就是用的這種方法,花錢如流水,能不被“金彈”征服的人少之又少。蔣介石對待這些指責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
蔣介石格外垂青黃埔軍校的學生,這是他賴以起家的資本。僅黃埔同學會每月的開支達數(shù)千塊大洋,黃埔第四期的畢業(yè)典禮花了兩萬多塊大洋,蔣介石眉頭都不曾皺一下。黃埔軍校學生見蔣介石,都以叫他校長為榮。帶兵打仗的學生即使做了錯事、打了敗仗去見蔣校長,他最初也就是一頓大罵,罵完之后,氣也就消了,接著就會要問挨罵的這位學生缺不缺錢花?如果說有什么需要,盡可開口要求;通常是罵得越兇,給的錢就越多,即使挨罵的學生不需要錢,蔣介石也要隨便給他一兩百元,以示拉攏。
國民政府指望蔣介石帶兵打仗,所以盡可能地遷就他,特地撥給他一百五十萬元作為特別費,辦黃埔軍校的每月經(jīng)費七十余萬元還照支不誤,因此黃埔軍校被譏諷為全世界花費最大的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