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了哲陳,建州女真能打的基本全被努爾哈赤放翻在地,不能打的都很自覺地當了順民,老努的聲望跟火箭一樣飛上來了。但努爾哈赤總覺得少了點啥,但又說不出具體是哪兒不對勁,考慮了很久終于醒悟:自己打這個,收拾那個,地方攻下不少,但自己還沒座像樣的城,這不行,修城!
其實老努這種心理我們也很理解。就像一個窮人,有天突然中了五百萬,不說開寶馬坐奔馳吧,弄輛夏利總是不過分的。事實上努爾哈赤修的這座城,連夏利都夠不上,頂多也就是個“QQ”水平。
這座新城叫費阿拉,建在呼蘭哈達。呼蘭哈達的意思就是煙筒山,名字不好聽,但地勢確實不錯。也不知道是誰給老努看的風水,費阿拉三面環(huán)山,只有西北一面對外展開,并且靠山傍水,風景十分優(yōu)美,適合全家旅游,休閑度假。
一切都很好,就一點不好——特別簡陋。
咱們還是先說城墻。費阿拉的城墻繼承了女真的傳統(tǒng),不用磚不用石,木頭加土圍了個柵欄就是城墻,什么射臺、隔臺、壕子……一概沒有。城門就是塊木板,比我們睡的床板也厚不到哪去,晚上找根木頭一頂就算是上鎖了。不過說完全沒一點進步也不準確,起碼城墻上還用茅草搭了個敵樓,能不能擋住敵人攻城說不好,但躲里面站崗,四級以下的風是吹不著的。
雖然很簡陋,但麻雀雖小下水都全。費阿拉也分內(nèi)城、外城、外城外三層。內(nèi)城里還有個柵城,就是努爾哈赤住的地方了。至于為啥叫柵城應該不需要我解釋了。這柵城按照當時女真的施工工藝和標準來說是非常講究的——“高三層,上蓋丹青琉璃瓦,墻涂石灰,壁繪人物,柱掾畫彩”。
萬歷十五年六月,努爾哈赤在費阿拉定國策、制法度,雖然表面還接受明朝的領導,但已經(jīng)是不王而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