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20多年前的這種奇想已成為活生生的現(xiàn)實--羊卓雍湖電站已屹立在甘巴拉山間。與一般水電站不同,作為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海拔和水頭最高的水電站,羊卓雍湖水電站具有抽水和蓄能雙重功能:在拉薩電網(wǎng)負荷高峰時放水發(fā)電,在拉薩電網(wǎng)負荷低谷時抽水入湖,以此保證羊卓雍湖的水不會因發(fā)電而越來越少。
當南來北往的車輛從風雪飄飄的甘巴拉山埡口經(jīng)過時,他們肯定不會想到,就在他們腳下,就在甘巴拉山腹地,羊卓雍湖和雅魯藏布江正在進行著最為親密的交流??萍几淖兞巳祟惿?,從而也改變了山川地貌。
優(yōu)弄拉山:薩迦政權的生命走廊
如前所述,對于雪山四合、高原兀立的青藏高原居民來說,一個個埡口的存在,無疑為封閉的生活打開了一扇窗口。千百年來,那些永遠被風雪和嚴寒包裹的埡口,它們不僅是地理上的界山和分水嶺,更是最為重要的文明通道。從這些埡口經(jīng)行的遠去者的背影中,有那么一些背影,曾深刻地影響了西藏的歷史和未來。
1245年,中原大地上正是蒙元崛起、南宋衰落之時,成吉思汗的子孫們正騎著駿馬,揮著彎刀四處出擊。這一年夏天,一隊小小的人馬從位于后藏的薩迦出發(fā),前往雪域中心拉薩。在離開薩迦之后,他們翻越了這次長途旅行中的第一座埡口,那就是后藏和拉薩之間的門戶優(yōu)弄拉山。
歷史上,日喀則及其統(tǒng)率地區(qū)被稱為后藏,而優(yōu)弄拉山,則位于日喀則以西,處于后藏的后方,這座地處喜馬拉雅山和雅魯藏布江之間的山峰,自古以來,就是從拉薩和日喀則通往薩迦以及更為遙遠的亞東等地的必經(jīng)之路。
在1245年翻越優(yōu)弄拉山埡口的那支隊伍中,有一個只有10歲的孩子,他是跟隨自己的伯父加入這次遠行的。這支遠行的隊伍在拉薩略事停留后,繼續(xù)馬不停蹄地前往甘肅涼州(今甘肅武威),在那里,他們晉見了成吉思汗的孫子闊端,并和闊端達成了西藏歸順蒙元的條件。這個和闊端達成條件的人,就是薩迦派領袖薩班,而那個跟隨他翻山越嶺的孩子,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八思巴。
薩迦派是藏傳佛教的一個分支,由日喀則西南仲曲河谷一個叫貢卻杰布的新興封建農(nóng)奴主創(chuàng)立。此人自稱是吐蕃王朝貴族昆氏的后裔,并于1073年在他的家鄉(xiāng)修建了一座寺廟,廣招僧徒,傳習佛法,由于這座寺廟周圍的土壤呈灰白色,人們便把它叫做薩迦寺--藏語里,“薩迦”就是“灰土”的意思。薩班用他良好的醫(yī)術治好了闊端的老毛病,從而深得闊端信任。此后,精通佛法、聰明過人的八思巴繼續(xù)得到了元朝皇帝忽必烈的寵信--忽必烈先是封八思巴為國師,賜以玉印。后來,1264年,當忽必烈遷都北京后,他下令在中央設立了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地方行政事務的總制院--以后改名宣政院,八思巴以國師身份兼管總制院,從而成為西藏歷史上第一位出任中央政府高級官員的藏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