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德與蘇菲的交往出現(xiàn)轉機,是在魯藝的一次交誼舞會上。朱鴻召在《延安日常生活中的歷史》中記述:
文學系第二期學員蘇菲,是魯藝的“?;ā?。1940年大年除夕在魯藝大禮堂的舞會上,大鼻子醫(yī)生馬海德勇敢地邀請她跳舞。她拒絕說不會,他堅持要教她,這樣就牽上了她的纖纖玉手,并且整個晚會上就沒有放下過。
巧合的是,晚會當夜,與蘇菲同窯洞的一位女同事臨產了,人們要蘇菲出面去請馬大夫。但馬海德是性病及麻風病專家,對接生并不在行。朱鴻召在書中記述:
他說自己不是婦科醫(yī)生,但還是跟著蘇菲就跑過來了。到清晨,孩子順利地降生了。蘇菲請馬大夫回去休息,他卻說:“天氣那么好,我們出去散散步吧!”她同意了。
這次散步,促成了馬海德與蘇菲的跨國戀情,卻引來魯藝男學員們的集體抗議。蘇菲記得,那時每到周末,老干部們都要派警衛(wèi)員去接自己的愛人,一般都是兩匹馬,警衛(wèi)員騎一匹,后面牽一匹給老干部的愛人坐。但馬海德每到周末,只騎一匹馬,親自到魯藝門口去接蘇菲。蘇菲回憶:
我們魯藝很多男同志特別的生氣,一般魯藝的女孩子都是在魯藝內找對象。他們看到一個外國人來接他的夫人,都特別的生氣,后來有一次作家袁文津見到我就說,那時候恨不得要揍他一頓。
朱鴻召則在《延安日常生活中的歷史》中這樣描述:
魯藝不少男生眼睜睜地看著外國大鼻子摘走了自己的?;ǎ鳛椤皥髲汀?,此后好幾個周末的傍晚,他們躲藏在魯藝校門口的坡地里,等馬海德來接蘇菲的時候,大喝一聲:“誰接走蘇菲,留下買路錢!”就沖上來,攔住馬,翻出他口袋里的香煙和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