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放下是智慧

修得禪心 入得禪境 參得禪悟 作者:張明帥


  

【禪林漫步】

《金剛經(jīng)》上說:破處即顯處—破妄,真就顯了。破妄與顯真沒有先后之分,它們同時進行。妄除去一分,真就顯出一分;妄除去兩分,真就顯出兩分。道可以頓悟,事要漸漸地除,事除一分,你的清凈心、你的般若智慧就透一分。事上真的要放下,不要再執(zhí)著。

放棄是一種勇氣,舍得是一種智慧。但放棄之后何去何從,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放棄絕不是對自己的背叛,例如你勇于放棄自私,放棄虛偽,你就會變得高尚,你生活的天空將依然是晴空萬里。放棄不是怯懦,不是自卑,也不是自暴自棄,更不是陷入絕境時渴望解脫,而是在深思熟慮的基礎(chǔ)上主動做出的一種選擇。

 

【禪語故事】

有個人到寺廟里去玩,看見菩薩坐在上面,就問道:“請問菩薩,您在想什么?”

菩薩說:“我什么也沒有想?!?/p>

那人又問:“那為何我猜不透您的眼神?”

“噢,是這樣,”菩薩安詳?shù)匦α诵?,“我的心明靜得像水,可以清澈見底。我什么也沒有想,也不受外界情況變化的影響。所謂的七情六欲,只是你們見到喜歡的東西或高興或悲傷,而我認為除了吃的外,別的都是身外之物。懂得這個道理,你就可以成為圣人了。把一個人比喻成佛,他一生下來,什么都沒有,如果他能隨遇而安,勞作時勞作,休息時休息,能心情快樂,助人為善,那何愁不如彭祖活800歲呢?”

 

【禪來禪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若在任何處境中都能做到睡覺時不亂想,醒來時無憂愁,飲食不求精美,呼吸均勻深沉,就要能夠隨遇而安。

學會放棄是獲得好心情的重要方式,人這一生有很多東西難以舍棄,正是因為不愿放棄才心生煩惱,使自己難以獲得愉悅的心情。

生活本身既是簡單的也是復(fù)雜的,維持好心情取決于你的生活態(tài)度,也需要明白的是,在關(guān)鍵時刻應(yīng)該緊緊抓住什么,在什么時候又該放棄什么。

放棄,其實是需要理智和遠見的。放棄,意味著我們與自己心中想要得到的東西擦肩而過。有時我們會難以割舍那些既得利益,比如說放棄自己的名譽和榮譽,比如說放棄金錢和職位,放棄朋友,這都需要你調(diào)動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進行縝密的分析判斷,下定決心,然后果敢行事,并且無怨無悔。

生活迫使我們要學會爭取,同時也要求我們學會放棄。如果你覺得生活太苦太累,如果你有太多的心事和苦惱,如果你沒有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如果你沒能得到真情真愛,如果你被眾多的迷霧遮住了眼,那么,請嘗試放棄一些包袱和拖累,你自然會有好心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