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 大提琴有把聲音

我的兒子馬友友 作者:約翰·艾·拉洛


雅文喜歡聽舒伯特的〈奏鳴曲〉,它是友友和友乘常常拉的樂曲。 “這是一首很美的樂曲——美得小孩子是無論如何彈不出來的。”她說?!皹非锷羁潭鴱娏业母星椋薪?jīng)驗的演奏者才能了解。年輕人不行。簡直是太難了。”

盡管雅文有這樣的想法,倫納德·羅斯在茱莉亞音樂學院的一位助理導(dǎo)師提議他們兩姐弟合奏這首樂曲。

一天下午,友友正在反復(fù)練習那首樂曲自己拉的那一部分,雅文走進房里,靜靜地聽他拉琴。友友突然停下來,抬起頭來看著媽媽,無緣無故地要她唱歌。

“唱歌?”她問友友。這個突然而來的請求令她手足無措。

“唱什么?”

“唱那首〈奏鳴曲〉。”

雖然心里還是不明白為什么友友要她唱歌,她還是唱了。她心里想,友友要她唱歌,肯定是有原因的。

唱完以后,友友轉(zhuǎn)過身來對她說:“為什么你能唱而我不能唱?”

起初,雅文對他所說的話感到大惑不解。再想一下,才明白過來。

“友友,我的孩子,”她回答說:“你要記住,你還很年輕,還得在技巧方面精益求精。你要用大提琴表現(xiàn)出來的,就像是一個經(jīng)過訓(xùn)練的歌唱家用聲音所能做到的。歌唱家很自然地就做到了。

聲音就在她那里,在她的喉嚨里?!备钢缸约旱暮韲?。是自然的聲音,很自然的聲音。為了表達〈奏鳴曲〉,你得要掌握正確的分句,加上完美的技巧。一個好的歌唱家可以做得到,因為她有自然的聲音,她一生下來就有這個能力。唱歌要動人,一定要生動地表達特殊的感情,這是單靠文字表達不出來的。感情要來自內(nèi)心。就是靠這種方法,她能夠演繹和表達作曲家想要營造的氣氛。

“大提琴家也好,小提琴家也好,他們都需要掌握技巧,去表達感情。但當一位好的歌唱家唱歌的時候,聽的人感到很舒服。她不需要停下來想想,怎么唱才行。唱歌的能力是天生的,但唱得好可不容易,要多多練習,不過總比用大提琴去達到同樣的效果要容易得多?!?/p>

雅文一邊講,一邊回想起當年她在巴黎音樂學院唱歌劇的情況。不過當她注意到年青兒子的臉愁眉不展的時候,也說了一句安慰的話?!耙苍S過一兩年,你就會比較了解怎樣去掌握到那些技巧?!?/p>

母親的話,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腦海里。友友的確是努力了好幾年,終于掌握了母親所講的那些技巧。

友友拉琴的時候,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也同時聽得到內(nèi)心的聲音在回響。琴弓與琴弦接觸的時候,帶出美妙的聲音,唱出串串的音符,也拉出感情的起伏。此刻,音樂已與感情渾然成為一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