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 我行我素

我的兒子馬友友 作者:約翰·艾·拉洛


雅文本來打算以母乳來喂友友。她本能地知道母乳育嬰對嬰兒的情緒和心理都有好處。嬰兒親近母乳,有多點安全感。而且,傳統(tǒng)上來說,大家都認(rèn)為應(yīng)該是用母乳育嬰的。不是天生已預(yù)備好了嗎?

不幸的是雅文不夠母乳。她很擔(dān)心。其實她不必?fù)?dān)心,因為友友很快就適應(yīng)了嬰兒飲品,而且胃口大,一下子就飲完了。

后來,他吮的橡皮奶嘴,因為在熱水里浸得太多而變大了。但友友仍然喜歡大了的奶嘴,媽媽給他換了個小一點的新奶嘴頭就不肯喝。

雅文見友友不肯喝,就生了種種的疑慮。嬰兒是不是有問題?他哭個不停,越哭越大聲。也許是牛奶太熱了吧。她總是小心翼翼地試好了熱度,才給他喝。她嘗試把奶嘴塞進友友的嘴里,可是一點用也沒有。每一次友友都硬硬把它吐出來,弄得她束手無策。

“布列塔尼人,布列塔尼人?!毖盼拇舐晫λf?!澳憔拖衲切╊B固的布列塔尼人?!庇延崖牪欢@些毫無意義的話,還是因為肚子餓而哭個不停。

失望之余,最后還是再用那個又大又舊的奶嘴,居然行得通,友友開始使勁地喝奶了,她高興不已。

這是雅文第一次領(lǐng)教到友友頑固的性格,當(dāng)然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友友從小就表現(xiàn)出我行我素的性格。他年青時脾氣很硬,好幾次給自己添麻煩。

友友三歲時開始學(xué)鋼琴,進步神速,在琴鍵上指法奇妙,令老師印象深刻,肯定他并非等閑之輩。

有一天,友友學(xué)完琴,父母去接他,老師想跟他們分享自己的看法。

“友友,要不要彈琴給爸爸媽媽聽?我肯定他們喜歡聽聽你彈得怎么樣?!?/p>

友友站在那里,雙眼盯著老師,不敢看父親。這個孩子平常喜歡說話,但現(xiàn)在卻一句話也不講,只是站在那里。

老師再次勸他,他依然不為所動。

馬博士并不習(xí)慣兒子這種行為,見他不肯遵從而感到生氣。他困窘地轉(zhuǎn)過身對兒子說:“友友,老師叫你彈,我在等著你彈呀?!笨跉饫飵c威脅。友友明知道不尊重爸爸,回家后會受處罰,但還是不肯。

老師見父子倆越來越緊張,便以溫柔勸解的口氣說:“馬博士,不要迫他了,不要迫他了,將來肯定有機會?!?/p>

雅文在心底里,明白這是什么一會事。她還記得奶嘴那件事。她現(xiàn)在了解兒子了:他除非準(zhǔn)備好了,否則不會彈給任何人聽。一定要彈到自己滿意,心里覺得完美,才會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琴藝。友友這么小的年紀(jì),已經(jīng)是一位真正的演奏家。除非他可以對自己說“呀,我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否則他是不會“表演”的。他生下來就有那種堅毅的意志,為自己所喜歡的東西追求完美。友友雖然生長于要完全服從長輩的家庭,但仍然懂得如何去維護自己,不顧后果而大膽反抗,堅持到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