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時間與空間的互相轉(zhuǎn)化
萬物生于有 有生于無
你對世界的理解和感受,更多地是時間概念,還是空間概念?
我想幾乎所有人對世界的感受都是空間概念的,而且絕大部分人甚至不理解時間概念世界的存在,因為時間雖然確實存在,但沒有人看到過,也沒有人觸摸過。鐘表只是在記錄時間,而不是時間本身。
但時間和空間一樣,是宇宙的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組成部分,沒有了時間的宇宙將是銷亡的宇宙,沒有了時間的生命將是死亡的軀體。
其實,世界是由空間組成的,同時也是由時間組成的,兩者密不可分。我還認為,空間誕生于時間,空間和時間是可以相互轉(zhuǎn)換的。
中國最偉大著作,不是《論語》也不是《春秋》,而是《道德經(jīng)》??鬃邮侨碎g的大儒是大圣人,他更接近于人,因此更容易被人們愛戴和傳誦。而老子則是人間最接近神的人,他甚至“遠離”了人,因此他不太容易被人們完全理解,但他所揭示的知識和道理,則更接近宇宙真理。
《道德經(jīng)》里有一句話,“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用這句話來解釋宇宙的時空關系最為恰當??臻g是看得到、摸得著的,也是能夠通過改造變成其他形態(tài)或功能的,而時間則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我們能夠100%確定時間的存在,但卻無法確定它在哪里,它長什么樣。
空間是“有”,時間是“無”。
“天下萬物生于有”,高山、河流、樹木、房屋、汽車、飛機、手機、茶杯,世上萬物,即任何一個空間存在,都是由其他形式的空間存在組合而成或改造而成。
“有生于無”,而空間則由時間創(chuàng)造,宇宙空間產(chǎn)生于時間,并在時間中膨脹。被人類利用的任何空間,也需要人類的時間付出。改造空間需要消耗時間、空間的利用價值在于人類勞動時間的付出,空間的財富價值在于人類勞動時間的堆積。
萬物生于有,是空間變化、空間組合、空間改造層面。滄海經(jīng)歷億萬年可能會變成桑田,鐵礦石經(jīng)過提煉可以生成生鐵,鋼鐵經(jīng)過加工可以成為大量為人類所用的物品。
有生于無,是空間源于時間、時間創(chuàng)造空間層面。宇宙的本源是時間,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在時間中誕生、變化和消亡;人類的價值是時間,人類想要利用任何空間,想要創(chuàng)造任何財富,都需要付出時間,而融入了人類時間的物品就會具有財富價值。
不管是整個宇宙,還是每一個人,本來都是“沒有”的,“人”這個“物”是從“有”中誕生的,而“宇宙”這個“有”是從“無”中誕生的。
時間創(chuàng)造空間,空間生于時間。宇宙空間本身就是時間的產(chǎn)物,宇宙中萬事萬物要么是時間的產(chǎn)物,要么是原有空間改造之后的產(chǎn)物。
人類趨之若鶩的“財富”,從表現(xiàn)形式來說,是空間的一部分。所謂的財富,其實就是對當下的人類有用的物質(zhì)空間,如果是無用的,則稱不上財富,只有被發(fā)現(xiàn)、被運輸、被改造或被變換之后,只有融入了人類的勞動時間之后,能被人類當下使用或以后使用的物質(zhì)空間,才是財富。
財富分為實物財富和虛擬財富,實物財富如房子、車子、原油、糧食,他們本是就以空間形態(tài)存在;虛擬財富一般體現(xiàn)為思想、技術、服務、文化、語言、經(jīng)驗等,虛擬的事物必須具有轉(zhuǎn)化為實物財富,或是提高生產(chǎn)實物財富效率的功能,才具備財富價值。虛擬財富轉(zhuǎn)變?yōu)槲镔|(zhì)財富的預期越高,虛擬財富能夠促進實物財富生產(chǎn)效率越高,那么這一虛擬財富就越有價值。實際上,虛擬財富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時間屬性,但其最終價值還是要以空間財富來體現(xiàn),因此在本書中,我們把財富都歸結(jié)為物質(zhì)空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