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書中的“葵花寶典、揮刀自宮”之說,明顯是一種錯誤的理論,是對道家“清心寡欲”精神的曲解,小說中說此秘籍來自于禪宗,實際上佛教才不管什么陰陽進退的問題呢。此說古已有之,在歷史上曾危害不淺,道教門中揮刀自宮的大人物可以數出幾個,對此類事跡古人們一會兒贊揚一會兒避諱,有許多史料上的紛說……也許東方不敗的原形就在于此。
在金庸書中,對全真派人物描寫得滿是人性的缺陷,歷史上全真派的興盛是依靠外族(金、元)的支持,明顯地金庸先生對他們沒什么好感。
小說中的“獨孤九劍”是一種神乎其神的劍術,小說中的秘籍文字令人想起了劍仙之說興盛時,從武當山流傳出的一本驚動天下的劍譜,那劍譜的記錄方法跟古琴譜一樣,是一些根本看不懂的字形和幾道優(yōu)美的弧線。劍譜的公布者是一個自稱參加過北伐革命的人——宋唯一,他說:“我雖然因為沒時間練所以不能驗證劍仙的真假,但是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們這就是真正的劍仙劍譜。”
這句話完全不合邏輯。那本劍譜實際上就是在八卦掌上加了根劍而已,只不過記錄的方法神秘,但因為畢竟是武術,多少有些門道,也許金庸先生的“獨孤九劍”來自于它。本身在《笑傲江湖》小說中,令狐沖和任盈盈的愛情產生于一個將琴譜錯認為劍譜的事件。
筆者以前很想當個漢學家,充滿愉快感地去旁征博引,但后來喜歡上電影,耗盡了時間,也就沒了考證個究竟的時間。其實對于金庸先生,上面那種考證應該是兩百年后的人干的事,那已全然不是用金庸的書來考證史料,而是在用史料來附和。但這么拉雜的考證金庸,是為了尋找他作品中劍仙的痕跡,因為據金先生講,他的小說畢竟是從還珠樓主那里一點點變過來的。
考證的結果是:金先生是個以精通傳統(tǒng)文化而著稱的人,但在他的傳統(tǒng)文化功力中可以見到對道家典故的運用,卻看不到劍仙的影子,也許是因為劍仙不屬于傳統(tǒng)文化。其實大師都是變則通的人,金庸在讀還珠樓主中度過了青少年,他長大后就另開天地了,不會再去玩已被還珠樓主耍得爛熟的劍仙,有才氣的人都自成一家了。
通俗小說就像個大舞場,新鮮的款式最能刺激人們的口味(電影也一樣)。金庸的小說極其重視故事的懸念和人物情感的真實,他的人物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武功?!敖鹩沟男≌f如果抽去武打成分就是很好的愛情小說”——此說是許多人的共識,所以他不會將人物神話從而變成個異類。
金先生多年寫社會評論的生涯塑造了他注重現實的特點,他的武俠出于社會。而還珠樓主的劍仙處于一個“亞神仙的武林”,雖然他小說中的風土人情可以當作旅游手冊來讀,但他的人物是亞人類,有點像希臘神話中的半人半神。樓主的鴉片生涯促發(fā)了他的虛幻美學,和金庸記者生涯的現實感形成了巨大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