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市民心態(tài)(4)

我的兄弟王小波 作者:王小平


小波就在無窗無燈的黑屋里偎著暖氣片取暖。如果不是大舅心念一動,鉆到樓里找到了他,他就準備這樣度過這個冬日的漫漫長夜。

經(jīng)過這場恐慌,小波作為失而復得的寶貝,成為所有人注意的中心。全家人都出來迎接,把他像凱旋歸來的英雄一樣擁進屋門。姥姥趕緊把給他準備好的飯菜熱氣騰騰地端上來。父母幸福得嘴唇直哆嗦,“找到了就好,找到了就好”,想到他在黑屋子里又冷又餓地蹲了半夜,痛惜都來不及,事先醞釀好的一頓飽揍當然就免了。事后想來,小波把自己弄得如此可憐兮兮,其中也有滑頭的成分。他使的是他三十六計中的一計,叫做苦肉計。

還有一回,他和另一個孩子把幾只雞追得滿院亂跑。有一只一頭鉆進水泥垃圾箱,進入了絕地。小波堵住垃圾箱洞口,用一根棍子,向不斷閃避的雞身上捅去。如此折磨動物是有些冷血,但那時華夏大地上的孩子多是如此。在時代精神的感召下,人們對同類動起手來尚且毫不留情,更不會對其他生命有絲毫憐惜之心。眼看它狂叫撲翅,上竄下跳,垃圾箱里雞毛亂飛。這場殘忍的游戲正玩得有趣,突然間,這只雞聲嘶力竭地大叫一聲,拉出一個蛋來,就此倒下死了,這可把小波嚇得不善。因為院里的雞都是有主的,主家追查起來,這殺雞案定能偵破,他肯定是罪責難逃了。他想來想去,唯一的辦法還是離家出走,演出苦肉計。

這回他進行了一番長途跋涉,由西郊人大走進西直門,再沿著趙登禹路,一直走到西單,走到教育部大院我們家的另一處住宅,行程有三十多里。這段路對一個八九歲左右的孩子已不算短,起碼要走三四個小時。徒步完成這個逃難之旅的原因還是沒車錢。當天傍晚時分,我姐姐聽見敲門,開門一看,一個形容枯槁的孩子出現(xiàn)在面前。據(jù)說小波當時灰塵滿面,累得脫了相,樓道里燈光昏暗,姐姐定睛看了一回才把他認出來。這一幕與大衛(wèi)·科波菲爾徒步逃到他姨婆家門口的情形有得一比。我還記得狄更斯書中那一回的題目是:“我就這樣把自己交給姨婆”,所謂“這樣”,指的是行李丟光,衣衫襤褸,滿身塵垢,連靴子都讓小流氓搶了,所以光著腳。除了鞋還在腳上,小波的狼狽相和他相差無幾,接著發(fā)生的事情也大體相似。大衛(wèi)的姨婆就如何安置大衛(wèi)的問題征詢有點智障的狄克先生,狄克先生作出了賢明的回答:“把他洗干凈”。洗完后再次征詢他的意見,他再次作出賢明的回答:“喂飽他”。姐姐給他洗手洗臉,安排他吃飯,只是未能像大衛(wèi)的姨婆一樣就此收留他,第二天就把他護送遣返。經(jīng)過了這一番折騰,父母見他逃難逃得如此狼狽,從中可見他的戰(zhàn)栗畏懼之心,再加上姐姐代他求情,終于決定暫時寄下他那頓殺威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