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麥高溫眼里的大清軍隊
大清的軍隊到底是個什么德行,我們這里用西方人的文化瞳孔觀照一下,具體來講,是看看在中國生活了五十年之久的英國傳教士麥高溫的描述。
鏡頭一:從外表上講,中國士兵看上去十分滑稽可笑,他們顯得并不威嚴,即使他們個頭很大,人們在看他們時總免不了流露出一種半帶鄙視和譏笑的神情。當官的沒有教過他們?nèi)绾问棺约猴@得精明或表現(xiàn)出軍人的氣質(zhì)。以西方的觀點看,他們從沒受過任何值得稱道的訓練。中國的士兵沒有被要求站直、挺胸,以充分利用父母賜予的每一英寸高度。他們不必去學走正步,這免去他們精神上的折磨。對這塊土地上的士兵而言,這實在是一件幸運的事,因為他們原本對左腿和右腿的概念就混淆不清。
鏡頭二:士兵們不講衛(wèi)生,這實在是一件令人作嘔的習慣;士兵們對水和肥皂從來都報以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他們看上去骯臟而邋遢,好像從來都是穿著軍裝睡的覺;在南方的一些省份,士兵是不穿鞋襪的。行軍時,他們穿草鞋,不行軍時,他們穿上天賜予的鞋——裸腳!為士兵配備軍服是一件容易的事,政府從來就沒有在這事上傷過神,只是在前胸和后背上各顯一個大而顯的“勇”字而已。
鏡頭三:觀看一隊執(zhí)行某種特殊任務的士兵行進,留意他們所配備的武器裝備,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每個士兵都把槍扛在肩上,另外每人還配備了一把扇子。扇柄插在背后的衣服下,另一端伸出來,離耳朵很近,這樣在行進中就不會給他帶來不便。如果天熱,他們就把扇子打開蓋在頭上,并且用辮子將扇柄纏住,以便扇子的位置固定。另一件與扇子同樣重要的是竹煙槍。一想到煙槍,他們就恨不得把背上的長槍扔掉。為了不妨礙雙手的自由活動,他們把煙槍水平地插在背后的腰帶上。第三件重要的東西是雨傘。每個想體面一點的士兵都有一把雨傘。如果沒有雨傘,作為軍人的“勇”的品質(zhì)就會受到質(zhì)疑。中國人并不認為一個士兵被雨水淋濕會提高自己的尊嚴或是表示他的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