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日俱增的焦慮,使蔣介石集團與德國方面開始了多次交涉。
11月7日,張群在召見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時,特意問道:“貴國是否已和別國政府就建立反布爾什維主義的共同戰(zhàn)線而達協(xié)定?”
在中國人的眼中,陶德曼的長相與希特勒沒什么兩樣,尤其是那一邊倒的頭發(fā),兇惡的眼神,和希特勒式的小胡子。他坐得筆挺,只是腳喜歡抖動。對張群的問話,他十分肯定地搖頭吐氣,只是從另一個角度答道:“德國認識到,目前布爾什維主義的危險特別嚴重,為了免受其害,德國已經(jīng)同意大利達成反共諒解,現(xiàn)在正在設法與別國政府達成相同的諒解。”
陶德曼從張群那里出來,一路上捏著煙斗抽得嘴發(fā)苦,費神地想:到底要不要把真實消息告訴中國?他只有請示國內。三天后,德國外交部電示陶德曼:目前不能把與日本的談判告知中國政府。一旦有了結果,將盡快電告您如何通知中方。
蔣介石還是不愿看到德日“拉起手”,就派財神孔祥熙出面,再做最后的努力。他沒找陶德曼,而是秘密會見在華的德國大軍火商漢斯·克蘭??颂m在當時雖沒有任何官銜,卻是“無冕之王”。他與國防部長布隆堡、經(jīng)濟部長沙赫特等德國高層人物關系非同一般??紫槲跸Mㄟ^克蘭直接向德國政府的決策者,傳遞中方的極大憂慮??紫槲跏煜へ?shù)?,對政治也不陌生,最善于以?jīng)營之道解釋政治利益。他試圖使德國人相信:“日本政府試圖統(tǒng)治整個中華帝國亦即亞洲,從而對歐洲造成威脅。日本是一個工業(yè)國,需要廣大的原料產(chǎn)地和工業(yè)品市場。因此,日本總有一天會成為德國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克蘭優(yōu)雅地喝著茶,像欣賞一件古董似的欣賞著穿著長袍,抖著袖子的孔祥熙。
孔祥熙很著急,不時掀一下長袍的下擺:“我們感到費解的是:在反共方面,德國為什么從各國之中選擇日本與之結盟?日本是我們最大的敵人。為了阻礙中國的發(fā)展,日本在中國各省制造動亂。而中國卻已經(jīng)進行了五年的反共流血作戰(zhàn),在此過程中做出了數(shù)百萬人的犧牲?!彼雽⑸藤Q(mào)中的“貨比三家”的法則運用到國際關系中去,可德國在中日之間的權衡,更看中“弱肉強食”的陳規(guī)。
孔祥熙最后的話不啻是一種威脅:“如果德國確實已同日本結盟,那么德國將因此而四處樹敵。中國希望以各種方式與德國合作,并能在各個方面襄助德國;但也將因德日結盟而被迫同德國疏遠?!?/p>
德國看不起中國這個“富足的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