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沒想到,那些聽他“傳道”的底層民眾,竟被他的狂熱所感染,并越來越相信他那些美好的承諾。于是,那些正處于苦難之中的底層的人們,將所有的幻想都寄托到了他的身上,將所有的靈魂連同希望,作為賭注都押到了他的身上。就這樣,他成了救苦救難的主“天兄”,也成了太平天國的“天王”。這一切在今天看來似乎不可思議,但在當時它絕不是笑話,而是都真真切切地發(fā)生在中國大地上的一個事實。
如此笑話一般的事情為什么會發(fā)生?難道真的是這位洪天王天兄附體了嗎?當然不是,其深層的原因還是在我們這個古老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與大眾心理上。
在中國歷史上,我們是有著“揭竿而起”的傳統(tǒng)的,同時又有著偶像崇拜的大眾心理。每當封建統(tǒng)治將下層的民眾逼得走投無路時,常常只要有一個英雄站出來振臂一呼,承諾給大家一個“均貧富,等貴賤”的好日子,大家就會將他當做偶像崇拜,并且跟著他“說走咱就走”。晚清時,人民生活可謂陷入了水深火熱;加之西方列強的入侵,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一個個不平等條約,使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度在一次次臉面大丟的同時也漸漸失去了自信,洋人洋槍洋炮在令我們一個個炮臺如形同虛設(shè)的同時,也將我們的自尊打得粉碎,于是人們自然而然地相信外來的神仙一定更厲害,更何況中國一直也有著“外來的和尚好念經(jīng)”的觀念!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橫空出世,正好滿足了人們新一輪偶像崇拜的渴求,因為“拜上帝教”是接通了洋教的,洪秀全是與天主平起平坐的“天兄”,人們自然相信他比歷史上任何號召“均貧富”的英雄更厲害,因此只要他“說走”,那還不“咱就走”嗎?如當時在廣西,就曾流行過這樣的民歌:“男學(xué)馮云山,女學(xué)楊云嬌……如今姐隨洪楊去,妹也跟隨一路行。”由此可見,當時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號召力之大。
曾國藩比洪秀全長一歲,是洪秀全的宿敵。因為回過頭去看,他似乎是老天設(shè)計好了來對付洪秀全的,因此不知道洪秀全在臨死前有沒有大叫一聲“既生瑜,何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