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么要改革:思憶父親胡耀邦》是胡德平最近幾年的作品集。與父親胡耀邦一樣,胡德平勤思敏行,經(jīng)常在主流報刊上刊發(fā)文章,一是研究父親胡耀邦的思想;二是對經(jīng)濟領域發(fā)表觀點和建言。在身份和學者的雙重因素下,胡德平成為中國具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之一。
與我訪問的其他領袖人物后人遺憾沒有與父親好好談心不同,胡德平不僅與父親交流思想,而且及時記錄下父親的談話內(nèi)容。在胡德平撰述的文章中,來自自己當時與父親談心時的“日記”,成為第一手價值難得的史料。這或許與胡德平學歷史出身有關,他深知,父親這樣一位領袖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深思熟慮的,胡德平的聰明讓我們知道了在家庭生活中的胡耀邦和他對時勢的態(tài)度和判斷,價值斐然。
對于我提的一些問題,他說,子女說父輩的經(jīng)歷,說不好,也許會有傾向性。另外,有些事情我沒有切身經(jīng)歷過,有的雖然我經(jīng)歷過了,但是也是斷斷續(xù)續(xù)的。
他解釋說,我更愿意談觀點、談胡耀邦的觀點,他對現(xiàn)在形勢的預判,他的民富觀念,他的反腐等。
比如,胡德平曾回憶說,1982年,父親認為東歐的一些改革,“包括我們認為是最成功的匈牙利的改革,他說未必成功”。胡德平回憶說,父親是這樣解釋的:他們的改革,他們的經(jīng)濟的改變,仍然處于一種盲目的狀態(tài)之中。“現(xiàn)在世界上有三種做法,中國到底要走哪條路,他希望(全黨)來探索。第一個就是蘇聯(lián)的高積累、低消費、剝奪人民,強制發(fā)展生產(chǎn)的道路,他說這個我們不學。同時,在蘇聯(lián)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又出現(xiàn)一個高舉債的情況,借來的資金多用于消費而不用于生產(chǎn)。他說這條路,我們也不能走。第二條路是資本主義的路,我們不走。就是過度的競爭,讓人都異化、都變形了,完全追求利潤了。他說這個我們也不能學。第三個就是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究竟應該怎么走,生產(chǎn)和消費應該怎樣來配備,他說這個我相信五年、十年我們要走出一條新路來。
耀邦書記總說自己有兩個沒想到:一個沒想到會做到總書記;還一個是沒想到退了以后還那么多人懷念他。
有人這樣解釋說,真正為民的人,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對父親的“兩個沒想到”,胡德平解釋說,“我覺得這確實是個特殊的情境?!母铩瘎倓偨Y(jié)束,給全國人民造成的災難非常之大,作為當時新的領導人,粉碎‘四人幫集團’,這個功勞是很大的。沒有這個進展,以后的問題也都談不上。但還有一點,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完全回到“文革”以前我們的治國方針,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改革,他也出不來。他也是改革開放的積極呼吁者。我覺得這是個特殊的歷史情況,應該把這點也說清楚?!?/p>
那么,胡耀邦的改革思路的框架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