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認識母親之前,早在1921年父親就第一次去了蘇俄,他是最早直接向中國介紹蘇俄的人之一。
那是在1920年下半年,北京《晨報》和上?!稌r事新報》為直接采訪和報道世界各國大勢,決定派出一批駐外記者,分赴英、美、法、德、俄諸國。父親作為北京《晨報》的特派記者前往莫斯科。
1921年1月25日晚11時,父親一行抵達赤色的都城莫斯科雅洛斯拉夫車站。1920年10月16日從北京火車站出發(fā)到抵達莫斯科,耗時近4個月。蘇俄外交人民委員會東方司司長楊松會見了他們,安排了他們的食宿和工作。隨后,他們會見了《真理報》的主筆美史赤略夸夫。在這期間,父親見到了他一生的朋友郭質(zhì)生,蘇俄外交人民委員會東方司特地派郭質(zhì)生來給父親做翻譯。父親與郭質(zhì)生一見如故,成為了終生的知己。郭質(zhì)生和父親講了許多蘇俄革命中的奇聞逸事,實際生活中的革命過程。父親說,“考察從見郭質(zhì)生起。”
父親還見了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詩人還送給父親一本詩集《人》。他還前往克里姆林宮采訪了教育人民委員會委員長盧那察爾斯基。
父親到莫斯科不久,就認識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蘇菲亞·托爾斯泰,還受邀瞻仰了托爾斯泰的故居陳列館。
在父親的蘇俄報道中,也能看到這個國家真實的情形。雖然蘇俄革命熱情高漲,但是這個時候還是個經(jīng)濟落后的國家,民眾沿街小便,戲院里吸煙室里煙灰火柴滿地,約人常常失信,這些都是弊端。
1921年3月8日到16日,俄共第十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列寧作了關于用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的報告。父親作為記者采訪了俄共第十次代表大會,在北京《晨報》從6月22日到9月23日連載了27次,新聞標題是《共產(chǎn)主義之人間化——第十次全俄共產(chǎn)黨大會》,寫了長達三萬字的文章介紹了蘇俄的方方面面的情況。
1921年6月22日,共產(chǎn)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父親采訪報道了這次大會的盛況。在7月6日,父親在安德萊廳看到了列寧。他在當日就興奮地寫下新聞報道,真實地記錄了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場面,并且最早向中國人描述了列寧的形象。
他說,列寧出席發(fā)言三四次,德、法語非常流利,談吐沉著果斷,演說時絕沒有大學教授的態(tài)度,而是一種誠摯果毅的政治家姿態(tài)流露于自然之中。
他說,每逢列寧演說,臺前擁擠不堪,椅上,桌上都站堆著人山。電氣照相燈開時,列寧頭影投射在共產(chǎn)國際“各地無產(chǎn)階級聯(lián)合起來”、俄羅斯社會主義聯(lián)邦蘇維埃共和國的標語題詞上。列寧的演說往往被霹靂的鼓掌聲所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