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家直道(1)

史客:1201-一脈 作者:薩蘇


今天的中國人已經(jīng)難以想象先人那種大家族的生活,難有那種三世、四世、五世同堂的經(jīng)驗。以倫理見長的中國文化在近代遭遇了考驗,并迅速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禮。家庭、宗族倫理是跟王朝專制一樣消逝了,但新的個人以上的文明單位:縱向的代際或橫向的兄弟姐妹,并沒有建立起來。即使那些一度最先進的中國人,如孫中山、陳獨秀、魯迅、胡適……他們的后人跟他們似乎屬于不同的種類。當代人所稱謂的“官二代”、“富二代”則絕大多數(shù)只是不知天高地厚或說不肖子孫的代名詞。今天的中國人近乎失教,失去身心的歸宿和認同。只有父子兩代之間的傳承已經(jīng)談不上有什么家教、家風,這正是當代人的遺產(chǎn),也是我們中國人仍得努力尋求人生的自我完善的前提。

幸運的是,中國的巨國規(guī)模和悠久的文化可以代替一家一姓的淺薄、粗鄙、無文,能夠給失教的當代人以教化;更不用說,總有例外能給人以教育和示范。在傳統(tǒng)家族向現(xiàn)代艱難轉(zhuǎn)化的今天,我們考察這些家族,可以理解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變易最為深刻的道理,可以理解人生的諸種況味。廣西桂林梁家就是這樣的一個縱貫數(shù)代而一脈相承的家族。

梁家籍貫廣西桂林,而到梁承光一代,聽朝廷命剿捻軍,最后在山西做官并卒于山西,留下妻兒。梁的兒子梁濟只有8歲,家貧不得回廣西,母親帶著他到北京討生活。在母親的督導下,梁濟喜讀戚繼光論兵書暨名臣奏議,涵養(yǎng)出忠賢胸臆。光緒十一年,梁濟27歲,考中舉人,他的父執(zhí)多貴,而他不求聞達,直到40歲才當官。梁濟做過文化官員、內(nèi)閣中書(四品)、民政部主事(相當于處長),十余年不升不調(diào)。

梁濟的官職不大,口碑卻隆。他自承:“吾最得意之事,肩挑負販、拉人力車者多識我。常于途中遇襤褸苦人,大呼曰:‘梁老爺,你好嗎?’”據(jù)說有趕驢車的看到他,居然叫出他的名字,請他上車。《清史·忠義:梁濟傳》有載:“濟以總局處罪人,而收貧民于分局。更立小學,課幼兒,俾分科習藝,設專所授之,費省而事集?!?span lang="ZH-TW">

辛亥革命爆發(fā),清廷遜位,共和建立,梁濟辭職家居。民國的內(nèi)務部總長一再邀請他出山,他拒絕,避居城北隅彭氏宅。易代變革,在人心中掀起的波瀾是巨大的,對梁濟(他的字即是巨川)來說,這一變易是難濟未濟了。他認為,“中國每個朝代滅亡都有人或許多人為之殉,清亡無一人殉,這在歷史上是可恥的,既然如此,我來做這件事?!币虼嗽诿駠?,梁濟就向神明、父靈起誓殉清,并著手寫遺書。

但梁濟絕非愚忠,他清楚清王朝的專制腐敗與積貧積弱,他的視野極為廣泛,讀過嚴復翻譯的不少西洋名著。1902年,友人彭翼仲創(chuàng)辦北京最早的白話報《京話日報》,對這一新事物,他從物質(zhì)和精神上也給予了不少支援。因此,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梁濟的態(tài)度是旁觀。次子梁漱溟參加反清的京津同盟會,他只是以“謹身以俟天命可也”相勸,并未表示強烈反對。他自己曾明確表示,內(nèi)心“極贊共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