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城三面環(huán)海,地處天然要害,但羅馬軍的包圍網也堪稱完美無缺。迦太基城的西面是陸地,建有高14米、厚10米的三層城墻作為守城的屏障,但很多地方已被攻破。羅馬軍從港口方向進攻的準備也已經就緒。城內儲藏的糧食,在圍城進入第三年時已經見底。萬事俱備,現(xiàn)在就等轉過年來即公元前146年春天,從海陸兩方面發(fā)動的強大攻勢。然而,總攻的命令卻一直沒有發(fā)出。
在古羅馬,最高司令官有權做出戰(zhàn)場上的一切決定。此刻迦太基城的命運,就取決于小西庇阿的一念之間。然而,從他的養(yǎng)祖父普布利烏斯·科涅利烏斯·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major),公元前236——前184,通稱大西庇阿,小西庇阿是大西庇阿的長子的養(yǎng)子〕,到他的生父,對于羅馬以外的其他民族及其文化,都持一種比較開放、無偏見的態(tài)度。38歲的總司令小西庇阿在這一點上,顯然與他的養(yǎng)祖父和生父持有相同的立場。他對迦太基人的命運就這樣由他決定,似乎有些躊躇。況且他的伯父(養(yǎng)父的哥哥),在羅馬元老院中屬于對迦太基溫和派的長老,與主張讓迦太基城毀滅的老加圖(Marcus Porcius Cato)一派針鋒相對。
利用公元前147年——前146年這個冬季的自然休戰(zhàn)期,年輕的總司令小西庇阿派出專使到羅馬元老院,對于是給與迦太基城最后一擊,還是嘗試和談,請求元老院的最終指示。在等待羅馬元老院答復的期間,小西庇阿經常與幾年后開始寫布匿戰(zhàn)爭歷史的希臘歷史學家波利比烏斯(Polibius)同桌就餐交談,提比利烏斯·森普羅尼烏斯·格拉古雖然年輕,但由于和總司令的特殊關系,他也會時常坐在餐桌的末席共同就餐。也就是說,希臘歷史學家與羅馬將軍之間的餐桌對話,這個16歲的年輕人能夠有幸聆聽。
公元前146年初春,小西庇阿得到了羅馬元老院的最終命令:讓迦太基城消失!經過六天六夜悲壯的激戰(zhàn),迦太基城陷落了。盡管拒絕投降而苦斗,但戰(zhàn)敗的命運還是降臨到迦太基頭上,被俘虜成為羅馬人奴隸的迦太基人,包括孩子,達到5萬人。
對于長期稱雄地中海世界的強大國家迦太基的悲慘命運,就連作為勝者的羅馬人也頗多感慨。歷史學家波利比烏斯用他那傳神之筆,給后人留下了這樣的戰(zhàn)場花絮:
“小西庇阿久久地凝視著腳下廣闊的迦太基城。這個經歷了建國以來700年的歲月,其間長期保持了極度繁榮的大都市,一旦陷入敵手,竟化成了一堆堆小山一樣的瓦礫?!?/p>
在700年的長期歲月里,迦太基擁有廣闊的土地、眾多的島嶼,以及屬于其支配的海洋。迦太基所具有的數(shù)量龐大的武器裝備、戰(zhàn)船、象群以及雄厚的財富,與之前人類歷史上創(chuàng)造的任何一個強大的帝國相比,都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