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記片為何屢屢得獎?(3)

你的,大大的壞 作者:周黎明


一部傳記片一旦走紅,要廣大觀眾忘記那是演義,而非最權(quán)威的版本,是一件很難的事?!赌亍吠品藦哪厝ナ篮笏拮娱_始營造的完美形象,塑造了一個癲狂的天才,這更接近于歷史真實,但同時影片也故意貶低了競爭對手薩烈瑞,以制造反差。直到2003年,意大利女中音芭托莉?qū)⑺_烈瑞的作品首次錄制出版,人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并不是影片刻畫的那個蠢材。

傳記片的最大價值,在于讓觀眾體驗一次他人的心路歷程。畢竟我們每個人只能走一條人生之路,我們無法像《傀儡人生》中那樣通過一個暗道鉆進別人的身體去嘗試一下,因此傳記片是最直觀地將我們拉到別人道路的一種短暫替代。當然,普通影片也有這種功能,但真人真事有更大的真切感,如同真的寵物和電子寵物的區(qū)別。在你的腦海深處,你會悄悄留一個印記:這人真的曾跟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

附:別信傳記片

傳記片是電影中的重要類型,既文藝,又通俗,還勵志,頗受老幼青睞,在奧斯卡出盡風頭。傳記片的好處多多,前文已述,此處不再贅述,但傳記片的弊端也偶見報端。當人物原型及其家人出面抗議,人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銀幕上的形象很可能跟真實相去甚遠。本來嘛,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有虛構(gòu)的權(quán)力,即便打上“純屬真實”的印記,這種權(quán)力也并未放棄。

一般媒體的抗議聲多來自家屬,認為故事片丑化了真人,記得《霍元甲》電視劇版在80年代播出時,霍的后人便表示劇中他那些情感糾葛非常不真實。說實在,他們不抗議,我還不知道霍元甲確有其人。不過,我也納悶,他們怎么確信這個百年前的前輩一定是柳下惠再世。說穿了,無非是用當下的價值觀來重塑古人??梢哉f,所有的英雄人物都存在著拔高的傾向。也許那些感人事跡確有其事,但那不是全部,而選擇性再現(xiàn)既是藝術(shù)必然,又受意識形態(tài)的左右。

因此,更多情形是,故事片大大美化了人物原型。《美麗心靈》中的數(shù)學天才,跟他妻子曾離婚多年,并且有性行為的丑聞,但影片中連影子都沒有,從頭恩愛到尾。奧斯卡拉票時,競爭對手拋出這類邊角料,以期改變觀眾對影片的良好印象。2005年,約翰·納什來北京參加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的論壇,筆者有機會跟他閑聊,扯到影片對他的描述,他頓時警覺起來,一言不發(fā),不愿置評。我估計,換了一個人,一定能羅列出一籮筐“影片矮化了我”的證據(jù)。按照咱們的邏輯,莫扎特的后代豈非要告死《莫扎特》的主創(chuàng)?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