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導蹤跡通信的信息素受體的特異性和效能依賴于信息素精確的分子結構。例如,新熱帶螞蟻物種紅足弓背蟻(Camponotus rufipes)利用3,7二甲基異香豆素作為蹤跡信息素,而與之有親緣關系的新熱帶螞蟻物種——森林弓背蟻(Camponotus silvicola)則使用一個非常類似的化合物3,5,7三甲基異香豆素。每個物種只響應自己的蹤跡信息素。在通信系統(tǒng)中,這樣的私密性可以通過分子結構上的輕微改變而獲得。
蹤跡信息素的特異性還能夠通過異構現象獲得進一步的增強。在這種效應中,相同分子在構型上的較小的差異能夠產生螞蟻能夠分辨的新的物理和化學屬性。弓背蟻的工蟻顯然對蹤跡信息素中的R型異構體的偏愛要超過S型異構體。相似的結果也在警報信息素上獲得:Atta切葉蟻和須切葉蟻屬(Pogonomyrmex)的收獲蟻傾向于選擇在它們的上顎腺中產生的濃度被稀釋了幾百倍的天然的分子,而非人工合成的此物質的對應異構體。
蹤跡信息素的差異能夠被用來辨別“姊妹物種”,有密切的親緣關系的物種在身體構造上非常接近,分類學者很難把它們區(qū)分開。例如佛羅里達弓背蟻(Camponotus floridanus)和C.atriceps(這兩個物種曾經被分類學者歸到C.abdominalis里面),其實通過考查它們行為和蹤跡信息素,很容易將它們區(qū)別開來。佛羅里達弓背蟻的信息素是橙花油酸,C.atriceps的信息素是一種內酯3,5二甲基6(1甲基丙基)四氫吡喃2酮。
螞蟻物種也會經常沿用其他物種的嗅跡,這種關系通常是不對稱的。在對紅足弓背蟻進行的實驗中,工蟻會沿著用C.silvicola工蟻后腸內容物畫出的蹤跡行進,但是相反的情況沒有發(fā)生。為什么這樣呢·原來,紅足弓背蟻既生成只屬于它自己的信息素,也生成C.silvicola的信息素,但是C.silvicola只能生成自己的信息素。另一個例子來自于切葉蟻亞科,Aphaenogaster albisetosus能夠追蹤自身物種以及Aphaneogaster cockerelli的信息素,相反的情形并不存在。A.cockerelli生成它私有的信息素1苯基乙醇(占87.8%),再與A.albisetosus的信息素4甲基3庚酮(占10.4%)混合。然而,A.albisetosus只生成其自身的蹤跡信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