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剛不善飲酒,顯得甚是拘束。四家的家主里面,他只跟垂水家的島津贊岐時時交談。
對方指著他蒼白的臉,說道:“安藝大人,您偶爾也喝點兒吧?這樣臉色也會紅潤些?!?
“喝了,喝了?!?
忠剛剛拿起酒杯,就又放回了桌上。
傍晚時分開始的宴會,在燈籠點亮后漸入佳境。入夜后,客人們相繼離場。見狀,忠剛也吩咐隨從備轎,不料太守侍從前來傳令,將忠剛帶到一間小屋。
“太守大人有令,想要跟安藝叔父其樂融融舉行賞花宴會,望安藝大人二十六日傍晚時分來此磯邸赴宴。”
該來的到底來了……
“臣遵旨,榮幸之至?!?
忠剛唯有畢恭畢敬回答,心頭卻是七上八下。他雖是本家血統(tǒng),但從不以血族自居,堅守臣下之禮,在人前更是謹言慎行。
今日已舉行過如此盛大的賞櫻宴會,此次又為忠剛一人單獨設宴,賞花想必只是幌子。商討的內(nèi)容定是篤姬婚事。
當夜,忠剛回府后立刻將此事告知阿幸夫人。
“只能照我之前說的將敬子獻給太守大人當側(cè)室了,除此再無他法……”
忠剛是讓阿幸夫人做好心理準備,可阿幸夫人指出,藩士的婚事皆為許可制,尤其是一門四家子女,當由藩主指婚,太守大人又怎會將叔父忠剛之女指給由羅派之人?忠剛反駁稱,太守大人在繼位之時,未對由羅派之人采取任何報復與懲罰,今后怕是會以通婚的形式推進兩派的融合。阿幸夫人倒是沒想到這一點,不覺沉思。
次日,此事在家仆伊東安左衛(wèi)門的參與下進行商討。
安左衛(wèi)門出了個主意:當年,第十一任將軍家齊公共育有五十五名子女,其中包括正室所生,他意圖將女兒們強行塞進各大名家,部分大名便信口開河稱兒子早有婚約,拒絕將軍的要求之后,再跟胡謅的婚約對象洽談。
“老爺,盡快暗中聯(lián)系他家如何?”他認為此乃僅存的解決之法。
然而,藩主對領內(nèi)分家的情況了如指掌。若真有門當戶對的良緣,篤姬就不會待字閨中直到十七歲了。
武家的日子甚為拘束,分家就更沒自由,一切皆要聽太守大人之命。幾年前“家政改革”時的慘痛回憶歷歷在目,篤姬的婚事恐會成為危及今和泉家存續(xù)的重大危機。
話雖如此,表面上去赴宴賞櫻的忠剛,必須根據(jù)禮數(shù),帶去表達謝意的禮品。他想來想去,選定了今和泉家的傳家寶-狩野派的安信、尚信掛軸一對。
二十六日,忠剛仿佛奔赴刑場的罪人,全無閑心觀賞磯邸的三千棵櫻花樹。等候在家中的阿幸夫人同樣憂心忡忡。當日她未用午膳,專心致志跪在大日如來前念經(jīng),望能得到佛祖庇佑。唯獨當事人篤姬全然不知。
長子忠冬和三子忠敬(峰之助)皆從二十一家中迎娶了正室。夫人不禁感嘆,娶妻容易嫁女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