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住房“里長屋”的
平均面積
臉對臉、背靠背的布局
所謂“里長屋”,就是江戶時代典型的庶民住房。
它通常寬九尺(約2.7米),進深兩間(約3.6米),故也稱九尺二間,面積為六疊[ 在日本,典型房間的面積是用榻榻米來計算的,一塊稱為一疊。]。
長屋以平房為主,也有二層樓房和寬兩間、進深三間的略微寬敞的房屋。
長屋按結構又可細分成“棟割長屋”和“割長屋”。
前者用墻壁沿屋脊方向將細長的房屋橫向隔成兩大間后,再沿房梁縱向隔成若干間,使每家住戶與鄰家不是臉對臉,就是背靠背地連在一起。而后者好似穿堂一樣,只沿房梁方向將細長的房屋縱向隔成若干間。
長屋的拉門下部是木板,上部是用紙糊成的紙窗。進入其中,是一個寬九尺、進深三尺的一疊半土地面空間。這里既擺設有灶臺、水池和水缸,也擺放有草鞋和木屐等鞋類。因廚房和玄關設在一起占地一疊半,整個房間的面積也就只剩下了四疊半。
◇被褥、雨具及裝飯碗的膳箱等常備家庭生活用具
因榻榻米由長屋居民自己搬入,有些以室內作業(yè)為職業(yè)的手工匠或單身者就只在室內鋪層席子。
從房屋的面積可想而知,若一家?guī)卓谕∮诖耍蜎]有放衣櫥或碗柜等大型生活用具的地方。因此,在里長屋最常見的,是類似于防蠅紗帳櫥柜或小型碗柜之類的小型家具。
因為沒有壁櫥,老百姓通常把被褥疊好后蓋上一張?zhí)鹤?,放到房間的角落里。江戶時代和服很貴重,街頭到處都是估衣鋪。那時不論是平日里的便服,還是工作時的工作服,件數(shù)都非常有限,很多人甚至連盛裝也沒有。所以,有沒有衣櫥似乎也并不重要。
至于餐具,江戶的庶民把一人用的飯碗、湯碗和筷子都放進一個叫“膳箱”的箱子里。因當時既沒有中餐也沒有西餐,餐具也就不像現(xiàn)在這樣種類繁多。據(jù)說當時一餐的內容為“一菜一湯”??瓷先ルm然好像種類貧乏,但人們吃的都是時令的新鮮魚肉和蔬菜,所以應該比我們想象的要吃得好。
灶臺的火爐最多有兩個,因此鍋有大小兩個也就足夠了。其他的生活用具還有比如照明用的行燈[ 方形紙罩座燈。]、大小水桶、擂缽、熄火罐,以及雨傘、蓑衣和斗笠等雨具。可以說江戶人與現(xiàn)代人相比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