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悶的開端就是“畢生的工作”,如何才能既讓現(xiàn)在的生活過得游刃有余,同時又能為將來做好最為完善的準備呢?我們自然要回到“畢生的工作”這一概念上,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這里所謂的終生工作并不是指那些終身受人雇傭的崗位。要知道,即使是在以終身雇傭制而聞名世界的日本,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終身雇傭”一詞也早就被人放進了博物館,成為歷史了。
現(xiàn)在的職場就是如此殘酷,說不定哪一天,你就會被無情地炒掉,在這種情況下,終生雇傭只是一個讓人遙不可及的概念而已。
現(xiàn)在的公司不會再為職員提供什么安定的“鐵飯碗”了?!爱吷墓ぷ鳌边@一概念就是針對現(xiàn)今的職場變化提出的應對策略。也就是說,即便你從公司辭了職,你也要有一個金錢來源,以保證你的生活質量。在平均壽命不斷延長,而被解雇的風險不斷加大的今天,尋找一份畢生的工作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要記得,衡量一個人40歲時幸福與否,并不是看他有多少成就或是有多少錢,而是看他有沒有一份真正屬于自己的活計。
年輕時候獲得的成功和積累的財富過于有限,從不惑到老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如果你沒有一份能夠維持一生生計的工作,那么就只能坐吃山空了。我們經常在報紙上看到類似的例子——年輕的時候風光無限,老了卻是窮困潦倒。那些人美好的青春怎么會招致如此寒磣的黃昏呢?難道說他們的家產都被騙子們騙走了?又或者說他們揮霍成性?當然會有這樣的可能,但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到了40歲以后,人就會對世間的誘惑產生免疫,這就是所謂的“四十而不惑”。“不惑”一詞,單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如果一個人意識思維正常,那么他不會輕易地被迷惑,自然更不可能失去萬貫的家財。是的,剛才說到的那些人并不是因為生性愚笨而招來落魄的晚年,只是因為他們年輕時沒能成功地為自己的后半生鋪好路,才導致了如此不幸的悲劇式人生結局。
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事例。
有一群電影明星,他們的人氣曾經一度高到爆棚。那時的他們名利雙收,但這份職業(yè)并不能給他們帶來有保障的未來。對于藝人來講,擁有大批粉絲固然是好事,但是事業(yè)一旦走下坡路,想東山再起簡直比登天還難。也許是出于這個原因,有許多曾經風光無限的明星們,現(xiàn)在過著非常凄涼的生活。
2008年11月份,某日報刊載了一份非常引人矚目的調查結果。實施這次調查的機關是韓國保健研究院。這項調查的實施目的就是關注60歲以上的297名老人的晚年生活狀況。這些人都是20世紀60年代~90年代活躍在娛樂圈的電影人,包括演員、導演以及在電影技術和音樂方面有所建樹的人。他們都是當年在娛樂圈混得有頭有臉的人物。
據調查數(shù)據顯示,這些人的家庭月平均收入為2661061萬韓元。這個數(shù)字勉強為當時全韓國家庭月平均收入的825%??吹竭@個結果,也許會有人反問道:“調查結果怎么這樣讓人大跌眼鏡?”其實,深入調查后,你會發(fā)現(xiàn)事實比數(shù)據顯示的結果更為糟糕。